河南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及优化方向?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0 分钟
位置: 首页 事业单位 正文

河南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是提升公共服务效能、激发人员活力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河南省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以“分类考核、量化评价、结果导向、奖优罚劣”为核心的管理模式,为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河南事业单位绩效

政策背景与制度框架

河南省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以国家政策为根本遵循,结合本省实际逐步构建起多层次制度体系,早在2015年,河南省就印发《关于深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绩效工资分配要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2021年,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联合出台《河南省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办法(试行)》,将全省事业单位划分为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公益三类,分别制定差异化考核标准,打破了“一刀切”的传统考核模式,2023年,进一步优化考核指标体系,突出“公共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创新贡献度”等核心维度,推动绩效管理从“重过程”向“重结果、重效益”转变。

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

(一)分类考核机制

根据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和服务属性,河南省实行差异化考核:

  • 公益一类(如义务教育学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点考核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政策执行效果、公益目标完成度,指标以“刚性任务完成率”“服务覆盖率”等定量为主,权重占比不低于70%;
  • 公益二类(如高校、科研院所、公立医院):兼顾公益目标与市场活力,考核“科研成果转化率”“医疗服务质量”“人才队伍建设”等,允许一定比例的创收收入用于绩效激励;
  • 公益三类(如部分文化、体育场馆):侧重“运营效率”“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平衡”,引入第三方评估,考核“公众参与度”“资源利用率”等。

(二)多维考核指标体系

河南省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指标分为“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两类,具体如下表所示:

河南事业单位绩效

指标类型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示例 数据来源
共性指标 政治建设 党建工作质量、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 党委考核、上级督查
履职效能 年度重点工作完成率、重大任务推进情况 单位自评、主管部门审核
公共服务 群众满意度、服务投诉率、便民措施落实度 第三方测评、12345政务服务热线
可持续发展 人才队伍建设、创新项目数量、安全生产 年度报告、专项审计
个性指标 公益一类 基本公共服务覆盖率、政策落实精准度 部门统计数据、实地核查
公益二类(高校) 科研成果转化率、毕业生就业率、学科建设水平 教育部评估数据、学校年报
公益二类(医院) 三级医院评审结果、患者满意度、平均住院日 卫健委考核、医院信息系统

(三)考核流程与周期

河南省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实行“年度考核+日常监测”相结合,流程分为四个阶段:

  1. 目标设定(每年1-2月):单位结合职能制定年度绩效目标,报主管部门备案;
  2. 过程监控(全年):通过“河南省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平台”实时跟踪任务进展,对滞后项目预警督办;
  3. 考核评价(次年1-2月):单位自评(占比30%)+主管部门考评(占比50%)+第三方评估(占比20%),形成综合得分;
  4. 结果反馈与应用(3月底前):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前10%)、良好(30%)、合格(50%)、不合格(10%)”,并向单位公开反馈。

现存问题与挑战

尽管河南省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现实问题:

  1. 考核指标“一刀切”现象依然存在:部分地市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采用相同指标,忽视公益属性差异,导致考核结果与实际贡献脱节;
  2. 重“显绩”轻“潜绩”:考核中易量化指标(如项目完成数量)权重过高,而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如人才培养、制度创新)评价不足;
  3. 结果应用不充分:部分地区绩效工资差距仅拉开10%-20%,激励作用有限;考核结果与干部晋升、职称评聘的挂钩机制不够刚性;
  4. 公众参与度不足:第三方评估机构专业性参差不齐,群众评价渠道单一(如线上问卷覆盖面窄),难以真实反映服务质量。

优化路径与改进方向

针对上述问题,河南省可从以下方面完善事业单位绩效管理:

河南事业单位绩效

  1. 深化分类考核改革:制定《河南省事业单位分类考核实施细则》,对公益一类强化“兜底保障”考核,公益二类突出“创新驱动”评价,公益三类侧重“运营效率”评估,赋予单位更大考核自主权;
  2. 构建“显绩+潜绩”指标体系:增设“基础工作扎实度”“长期项目推进情况”等指标,对科研、教育等周期长领域实行“3-5年周期考核”,避免短期行为;
  3. 强化结果刚性应用:提高绩效工资差距至30%-50%,将考核结果与干部任用、评优评先、经费分配直接挂钩,对连续两年“不合格”单位负责人进行问责;
  4. 提升公众参与实效:建立“群众评价+专家评审+大数据分析”多元评价机制,通过“豫事办”APP等平台开通服务评价入口,实现“考核过程全公开、结果全公示”;
  5. 推进数字化赋能:升级绩效管理平台,整合政务服务、财政预算、人事管理等数据,实现“目标设定—过程监控—考核评价—结果应用”全流程智能化,减少基层填表负担。

相关问答FAQs

Q1:河南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结果与职工个人绩效工资如何挂钩?
A:河南省规定,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以绩效考核结果为依据,单位考核结果为“优秀”的,职工绩效平均水平可上浮10%-15%;“良好”的,平均水平保持不变;“合格”的,下浮5%-10%;“不合格”的,下浮10%以上,职工个人绩效需结合岗位责任、工作量、服务质量等“二次分配”,向一线骨干、关键岗位倾斜,确保“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Q2:如何解决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重材料轻实效”的形式主义问题?
A:可通过三方面改进:一是简化考核流程,减少纸质材料报送,推行“无纸化考核”,依托信息化平台提取客观数据;二是引入“飞行检查”机制,组织考核组不打招呼、直插现场,核查工作实际成效;三是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对改革创新中出现的失误,符合规定情形的予以免责,鼓励单位聚焦实效而非“材料美化”。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进入事业单位的方式有哪些?统考、自主招聘等常见途径各有何特点?
« 上一篇 前天
文水事业单位2024年招聘公告何时发布?报名条件及流程是什么?
下一篇 » 前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作者信息

热门文章

1
系统获取,无需修改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