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市人力资源概况与发展分析
禹州市作为河南省重要的县级市,地处伏牛山余脉与黄淮平原过渡地带,历史悠久,产业基础雄厚,人力资源总量在县域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禹州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劳动力资源规模、结构、素质及配置效率直接影响着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程。
人力资源现状与结构
禹州市常住人口约120万,其中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占比超60%,人力资源总量丰富,从产业分布来看,劳动力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第一产业(农业)劳动力占比逐年下降,但仍有约30%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在技能结构上,初级及以下技能劳动者占比约50%,中级技能劳动者占30%,高级及以上技能人才(包括技师、高级技师)仅占20%,技能人才总量与产业升级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为更直观展示人力资源结构,以下表格为禹州市2023年劳动力产业分布及技能等级构成情况:
分类维度 | 细分类别 | 占比(%) |
---|---|---|
产业分布 | 第一产业(农业) | 30 |
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 | 40 | |
第三产业(服务业) | 30 | |
技能等级 | 初级及以下 | 50 |
中级 | 30 | |
高级(技师、高级技师) | 20 |
人力资源优势与面临挑战
禹州市人力资源的核心优势在于劳动力资源充足、成本相对较低,且劳动力队伍稳定性较强,本地就业意愿较高,随着“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工程的推进,当地职业技能培训体系逐步完善,年均开展各类技能培训超2万人次,劳动力素质持续提升。
人力资源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一是高端人才短缺,高层次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不足,难以满足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二是产业结构与人才供给不匹配,传统产业(如钧陶瓷、建材)劳动力富余,而高端制造、现代服务等领域人才缺口较大;三是劳动力外流现象存在,部分年轻、高学历劳动力流向郑州、洛阳等大城市,本地人才吸引力有待加强。
人力资源发展举措
为破解上述问题,禹州市近年来从政策引导、培训赋能、平台搭建等方面发力,推动人力资源高质量发展,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出台《禹州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安家补贴、创业扶持等政策支持;深化产教融合,与河南工业大学、许昌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合作,定向培养技能人才,2023年校企合作订单班培养规模达1500人,搭建线上线下就业服务平台,年均举办“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等专场招聘会50余场,提供就业岗位3万余个,促进劳动力精准匹配。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禹州市当前重点发展的产业对人才有哪些具体需求?
解答:禹州市重点发展的产业包括钧陶瓷文化、装备制造、中医药、新能源等,钧陶瓷产业急需陶瓷设计、非遗传承、烧制工艺等传统技艺人才及文创运营、电商直播等复合型人才;装备制造业对数控加工、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运维等技术工人需求旺盛;中医药产业则需要中药材种植、炮制加工、药品研发等专业人才;新能源产业则侧重光伏技术、储能工程等高端技术人才,整体来看,技能型、技术型、管理型人才是当前产业需求的重点。
问题2:针对劳动力外流问题,禹州市有哪些应对措施?
解答:为应对劳动力外流,禹州市主要采取三方面措施:一是提升本地就业质量,通过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建设产业园区,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提高薪资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二是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创业门槛,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场地支持等政策,鼓励本地人才返乡创业;三是完善公共服务,加强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保障,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增强本地就业吸引力,还通过“禹籍人才联络站”等机制,加强与禹州籍在外人才的联系,引导其返乡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