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事业单位培训是提升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强化履职能力、服务地方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事业单位规范化管理、优化公共服务质量具有关键作用,当前,随着黔南州经济社会发展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加快,事业单位工作面临新形势、新要求,培训体系需围绕“政治过硬、业务精湛、服务为民”目标,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能力提升路径。
培训目标聚焦“三个维度”:一是政治素养提升,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事业单位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二是业务能力强化,针对不同岗位需求,补齐知识短板,提升政策执行、公共服务、应急处突等专业能力,推动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三是服务意识优化,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群众工作能力,将培训成果转化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实际成效,助力黔南州在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战略落地。 设计突出“精准化、实用化”,主要涵盖四大模块(见下表),结合事业单位工作特点和黔南发展需求,既注重理论武装,也强化实操训练,政治理论模块通过专题讲座、研讨交流等形式,筑牢思想根基;业务知识模块聚焦法律法规(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政策解读(如黔南州“十四五”规划、民生保障政策)等,确保工作人员准确把握政策要求;技能提升模块针对办公自动化(OA系统操作、大数据应用)、沟通协调(群众信访处理、跨部门协作)、应急处突(自然灾害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高频技能开展模拟演练;职业道德模块以廉洁教育、先进典型宣传为抓手,强化责任担当和纪律意识,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
培训模块 | 培训形式 | |
---|---|---|
政治理论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史国史、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 | 专题讲座、研讨交流、红色教育 |
业务知识 | 事业单位法律法规、黔南州民生政策、行业规范、公文写作 | 集中授课、案例分析、政策解读会 |
技能提升 | 办公软件操作、群众沟通技巧、应急处突流程、数据分析与应用 | 模拟演练、实操培训、技能竞赛 |
职业道德 | 廉洁自律教育、服务礼仪、先进典型学习、职业道德规范 | 案例警示、情景模拟、主题分享 |
培训形式坚持“多元化、创新性”,打破传统“填鸭式”教学,采用“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模式,线上依托“黔南州干部网络学院”等平台,开设政策解读、技能微课程等灵活学习资源,满足个性化需求;线下通过集中培训、岗位练兵、挂职锻炼等方式,强化互动与实践,针对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开展“田间课堂”,将培训搬到乡村振兴一线,结合实际案例讲解政策落地;针对窗口服务人员,组织“情景模拟”,提升群众沟通效率,引入“导师帮带制”,由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结对指导,帮助新人快速适应岗位。
为确保培训实效,黔南州建立了“四位一体”保障机制:组织保障上,成立由人社部门、业务主管部门组成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师资保障上,整合高校专家、党政领导干部、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等优质师资力量,组建“理论+实践”双导师库;考核评估上,实行“平时考核+结业考核+跟踪问效”全流程管理,将培训结果与年度考核、职务晋升挂钩;反馈机制上,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收集学员意见,动态优化课程内容和培训形式,推动培训体系持续迭代升级。
通过系统化培训,黔南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显著增强,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为全州公共服务提质增效、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黔南州将继续深化事业单位培训改革,聚焦新需求、探索新模式,努力打造一支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事业单位队伍。
FAQs
问:黔南事业单位培训的对象包括哪些人员?
答:黔南事业单位培训对象覆盖全州各级事业单位正式在编在岗人员,主要包括管理人员(如单位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如教师、医生、科研人员等),针对新入职人员设置“岗前培训”,针对晋升人员设置“能力提升培训”,确保不同岗位、不同职业阶段的人员均能获得针对性培养。
问:培训如何确保实效性,避免形式主义?
答:为避免形式主义,黔南事业单位培训建立了“需求调研—课程设计—过程管理—效果评估—反馈改进”闭环机制,一是开展培训需求调研,结合单位工作重点和岗位能力短板制定个性化课程;二是强化过程管理,通过课堂签到、小组讨论、实操考核等方式确保学员参与度;三是注重结果应用,将培训考核与绩效考核、评优评先挂钩,对不合格者进行“回炉”培训;四是开展跟踪问效,培训后3-6个月通过工作业绩评估、群众满意度调查等方式检验培训成果,确保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