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作为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支点和经济活跃省份,始终将人力资源开发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近年来,全省围绕“技能湖北”“人才强省”战略,构建了覆盖广泛、层次分明、产教融合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为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从政策层面看,湖北省先后出台《湖北省“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关于推进新时代人力资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培训机制,省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重点支持重点产业、重点群体和乡村振兴领域的培训项目,形成了“政策引导—资金保障—项目落地—效果评估”的闭环管理,针对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等“51020”现代产业集群,湖北省实施“重点产业人才提升计划”,联合龙头企业、职业院校开发定制化培训课程,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在培训实施中,湖北省注重多元化主体协同发力,政府层面,依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立省、市、县三级培训网络,2022年以来累计开展补贴性培训超300万人次;企业层面,支持华为、东风汽车等领军企业设立企业培训中心,推行“新型学徒制”,年培训职工超50万人次;社会层面,鼓励职业院校、民办培训机构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电工、焊工、家政服务等紧缺职业培训,年培训规模达80万人次,湖北省大力推进“互联网+培训”,上线“湖北职业培训云平台”,整合优质课程资源1.2万门,实现线上学习、线下实训、技能考核一体化服务,让劳动者随时随地可学、可练、可考。
培训成效显著,人力资源质量持续提升,数据显示,全省技能人才总量突破1200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达35%,较2019年提升8个百分点;通过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稳定性提高20%,创业带动就业效应明显,平均每1名创业者带动3.5人就业,在乡村振兴领域,“高素质农民培训计划”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5万人,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至65%,湖北省还积极对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开展跨区域人才联合培养,2023年组织“鄂企粤培”“鄂港技能交流”等项目20余个,培训技术骨干1.2万人,为产业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湖北省将进一步聚焦数字技能、绿色技能等新兴领域,优化培训专业结构;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广“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完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畅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力争到2025年,全省技能人才总量突破1500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达40%,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更加强劲的人才引擎。
湖北省人力资源培训主要项目及成效(2022-2023年)
项目名称 | 覆盖人群 | 成效数据 | |
---|---|---|---|
技能湖北行动 | 企业职工、失业人员 | 电工、焊工、数控技术等 | 培训120万人次,就业率85% |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 农村劳动力 | 种植养殖、农产品电商、农业机械 | 培育5万人,增收30%以上 |
重点产业人才提升 | 集群企业员工 | 光电子、智能网联汽车等技能 | 培训20万人次,技能等级提升率60% |
创业培训 | 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 | 创业规划、政策解读、经营管理 | 培训10万人次,创业成功率25% |
FAQs
问:湖北省人力资源培训的主要对象有哪些?
答:湖北省人力资源培训覆盖对象广泛,主要包括五类群体:一是企业职工,特别是“51020”现代产业集群的企业员工;二是农村劳动力,重点面向新型职业农民、返乡创业人员;三是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四是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就业困难群体,实施托底培训;五是高技能人才,开展研修提升和新技术培训。
问:参加湖北省人力资源培训后能获得什么认证?
答:培训结束后,根据培训内容和考核结果,学员可获得不同类型的认证:一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由人社部门备案的评价机构颁发,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五个等级;二是专项职业能力证书,针对单一技能模块,如“母婴护理”“电商直播”等;三是培训结业证书,由培训机构或院校颁发,证明培训经历;部分优质项目还可与学历教育衔接,学分互认,助力学员提升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