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县人力资源现状怎样?存在哪些优化方向?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
位置: 首页 人力资源 正文

高台县人力资源是支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其规模、结构与质量直接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近年来,高台县立足农业大县和新能源产业基地的县情,通过政策引导、技能培训、就业服务等多措并举,推动人力资源开发与地方发展深度融合,但仍面临人才结构失衡、外流压力较大等挑战,需进一步优化配置以释放发展潜力。

高台县人力资源

从人力资源现状来看,高台县常住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占比约62%,总量稳定在8万人左右,其中乡村从业人员占比约55%,呈现“城乡双轨、农业为主”的基本特征,产业结构分布上,第一产业(农业、林业、牧渔业)从业人员占比约38%,主要集中在玉米制种、设施蔬菜、特色养殖等传统领域;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占比约27%,集中于新能源发电、化工、建材等产业;第三产业(服务业)占比约35%,在物流、商贸、文旅等领域吸纳就业能力逐步提升,但高素质人才供给不足问题突出,全县从业人员中,高中及以上学历占比约34%,技能人才总量仅1.3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高级工以上)占比不足15%,难以满足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为破解人力资源发展瓶颈,高台县近年来持续强化政策支撑,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出台《高台县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办法》,对教育、医疗、新能源等领域高层次人才给予最高20万元安家补贴,并建立人才公寓、子女入学等保障机制;聚焦农村劳动力转移,开展“技能提升行动”,依托县职业中专、农广校等平台,年均举办设施农业、电子商务、电工焊工等技能培训班60余期,培训劳动力3000余人次,推动1.2万余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或转移输出,通过“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招聘活动,搭建企业与求职者对接平台,2023年累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28场,达成就业意向4500余人。

尽管取得一定成效,高台县人力资源仍面临三方面突出问题:一是人才“引育留用”机制不完善,本地培养的技能人才和高校毕业生外流率较高,2023年高校毕业生县外就业率达65%;二是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源结构不匹配,传统农业劳动力富余,而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人才短缺,部分企业出现“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现象;三是基层公共服务能力不足,乡村就业信息不对称、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分布不均,制约了人力资源的精准配置。

高台县人力资源

高台县需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发展路径:一是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院校与新能源、农产品加工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定向培养“订单式”技能人才;二是完善县域经济产业体系,发展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三是推进数字赋能人力资源服务,建设“互联网+就业”信息平台,实现岗位信息、培训资源、政策服务的精准推送,促进人力资源高效配置。

高台县从业人员产业结构分布表

产业类别 从业人员数量(人) 占比(%) 主要就业领域
第一产业 30400 38 玉米制种、设施蔬菜、特色养殖
第二产业 21600 27 新能源发电、化工、建材制造
第三产业 28000 35 物流运输、商贸服务、乡村旅游

相关问答FAQs

高台县人力资源

  1. 问:高台县在吸引和留住本地籍高校毕业生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
    答:高台县实施“雁归工程”,对本地籍高校毕业生回县就业创业的,给予5000-10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政府购买基层服务岗位,优先吸纳高校毕业生从事教育、医疗、社保等工作;设立“青年人才驿站”,为来县求职的高校毕业生提供3个月免费住宿,并组织企业对接会,提升就业匹配率,通过政策宣传、校友座谈会等方式,增强高校毕业生对家乡发展的认同感,鼓励其返乡建功立业。

  2. 问:高台县如何解决农村劳动力“技能与岗位不匹配”的问题?
    答:县人社局联合农业农村局、工商联开展“岗位需求+技能培训”精准对接行动,通过入户调研、企业走访,收集县内重点产业用工需求,针对性设置培训课程,针对新能源企业电工、焊工岗位,开展“理论+实操”专项培训;针对电商发展需求,开设直播带货、网店运营等课程,培训考核合格后,由县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推荐至合作企业就业,并跟踪服务3个月,确保“培训即上岗、上岗即适应”,有效解决技能与岗位脱节问题。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钟楼区事业单位
« 上一篇 今天
事业单位经济实体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作者信息

热门文章

1
系统获取,无需修改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