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事业单位考试中,病句修改是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重要考点,主要考查考生对语法规范的掌握程度和语言逻辑分析能力,病句类型多样,成因复杂,掌握常见错误类型及修改方法,是提升答题准确率的关键,以下从常见病句类型、修改技巧及实例分析展开说明。
成分残缺是病句中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为句子缺少必要的成分,导致结构不完整,通过这次培训,使我的业务能力得到提升”,这句话中“通过”和“使”同时使用,导致主语缺失,可删掉“通过”或“使”,改为“这次培训使我的业务能力得到提升”或“通过这次培训,我的业务能力得到提升”,宾语残缺也较为常见,如“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缺少宾语中心语,应改为“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搭配不当指句子中相关成分不符合语法规则或语义习惯,主谓搭配不当如“他的眼睛炯炯有神”,主语“眼睛”不能与“炯炯有神”搭配,应改为“目光炯炯有神”;动宾搭配不当如“提高生活水平”正确,但“降低觉悟水平”搭配不当,应改为“降低觉悟”或“提升觉悟水平”,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如“发表了一次精辟的演讲”,“精辟”通常用于言论,应改为“发表了一次精彩的演讲”。
语序不当会导致句子表达混乱,影响语义清晰度,定语位置不当如“一位优秀的来自乡村的教师”,应将“来自乡村”移至“优秀的”前,改为“一位来自乡村的优秀教师”;状语位置不当如“昨天在教室里他认真地做作业”,应调整为“昨天他认真地在学校教室里做作业”,使时间、地点、状语顺序合理,关联词位置不当如“虽然天气很热,但是大家依然坚持训练”,前后分句主语一致,关联词应移至主语后,改为“天气虽然很热,但是大家依然坚持训练”。
结构混乱主要表现为句式杂糅,即两种句式混用导致语义重复,如“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讨论改革方案”,可删掉“的目的是”或“为了”,改为“这次会议的目的是讨论改革方案”或“这次会议是为了讨论改革方案”;又如“这本书的作者是王教授写的”,应删掉“的作者”或“写的”,改为“这本书的作者是王教授”或“这本书是王教授写的”。
表意不明指句子存在歧义,导致理解困难,如“我要学习文件”,既可理解为“我要去学习文件”,也可理解为“我要把文件学习一下”,需补充语境明确含义;指代不明如“小明和小红是好朋友,他经常帮助她”,应明确“他”“她”的指代对象,改为“小明和小红是好朋友,小明经常帮助小红”。
不合逻辑主要表现为自相矛盾或分类不当,如“基本上完全解决了”,“基本上”与“完全”矛盾,应删掉其中一个;分类不当如“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教师、学生和在校生”,“学生”与“在校生”存在交叉,应改为“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教师、学生和职工”。
为帮助考生更系统地掌握病句修改技巧,现将常见类型及修改方法归纳如下:
类型 | 常见错误示例 | 修改技巧 |
---|---|---|
成分残缺 |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受启发 | 删掉“通过”或“使”,保留主语 |
搭配不当 | 发扬了艰苦奋斗的榜样 | “发扬”改为“树立”,搭配“榜样” |
语序不当 | 我们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 将“广泛的”移至“交换”前 |
结构混乱 | 这本书的作者是王教授写的 | 删掉“的作者”或“写的” |
表意不明 | 通知说,下午开会,请准时参加 | 补充具体时间,如“下午3点” |
不合逻辑 | 近一半左右的同学不及格 | 删掉“近”或“左右” |
修改病句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语法基础和敏锐的逻辑思维,平时可通过大量练习积累常见错误类型,培养“语感”,遇到句子时先提取主干判断成分是否残缺,再分析修饰成分是否恰当,最后结合逻辑关系验证表达是否准确。
FAQs
问题1:事业单位考试中病句题的常见错误类型有哪些?
解答:常见错误类型包括成分残缺(主语、宾语缺失)、搭配不当(主谓、动宾、修饰语搭配错误)、语序不当(定语、状语位置不当)、结构混乱(句式杂糅、重复赘余)、表意不明(歧义、指代不明)、不合逻辑(自相矛盾、分类不当)等。
问题2:如何快速提高修改病句的能力?
解答:首先系统学习语法知识,掌握句子成分和结构规律;其次归纳常见错误类型,通过真题练习识别典型错误;然后运用“提取主干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快速定位问题;最后注重积累,培养语感,多朗读规范语句,提升语言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