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事业单位管理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7 分钟
位置: 首页 事业单位 正文

乡镇事业单位作为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落实国家政策、服务群众需求、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职能,其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公共服务效能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当前,乡镇事业单位管理在体制、人员、服务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需通过系统性改革优化管理效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基层治理需求。

乡镇事业单位管理

乡镇事业单位的职能定位具有鲜明的基层导向,涵盖教育、医疗、农业、文化、社保等多个领域,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在管理体制上,多数实行“县乡共管、以乡为主”的模式,业务接受县级部门指导,人事和经费由乡镇统筹管理,这种模式在强化属地责任的同时,也因权责匹配不足导致管理效能受限,县级部门常将考核任务下放至乡镇,但相应的资源调配权未同步下沉,造成“小马拉大车”的困境,从人员结构看,乡镇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老龄化、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以某县乡镇卫生院为例,45岁以上人员占比达62%,而全科医生、公共卫生等专业人才仅占28%,难以满足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见表1),人员流动性低,年轻干部晋升渠道狭窄,进一步削弱了队伍活力。

表1:某县乡镇事业单位人员年龄结构及专业占比(%)

年龄段 占比 专业人才占比 主要特点
30岁以下 18 35 学历较高,但基层经验不足
31-45岁 20 32 业务骨干,承担主要工作
46-60岁 62 28 老龄化严重,知识结构老化

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体制机制僵化,编制管理“一刀切”,导致部分单位“人浮于事”与“人才短缺”并存,乡镇文化站编制固定,但节假日、农闲期文化活动需求激增时,临时聘用人员无法纳入正式编制,影响服务持续性,二是服务能力不足,设施设备老化与信息化滞后并存,某农业技术推广站因缺乏检测设备,无法开展土壤质量快速检测,只能凭经验指导农户施肥,服务精准度大打折扣,三是资源分配不均,经济发达乡镇与偏远乡镇差距显著,如表2所示,城关镇事业单位年财政投入是山区镇的3.5倍,人均服务经费差距达2.8倍,导致公共服务水平区域失衡。

乡镇事业单位管理

表2:不同类型乡镇事业单位资源分配对比

区域类型 人员编制(人) 年财政投入(万元) 人均服务经费(万元) 服务设施(台/套)
城关镇 45 320 1 85
农业镇 38 180 7 52
山区镇 25 90 6 28

优化乡镇事业单位管理需多措并举: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行“县管乡用”人员管理模式,将县级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下沉至乡镇,实现“编制在县、服务在乡”,建立编制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服务人口和任务量增减编制,并向教育、医疗等关键领域倾斜,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实施“定向培养”计划,与本地职业院校合作培养基层急需人才,并通过“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渠道补充新鲜血液,完善晋升激励机制,对在乡镇服务满5年且考核优秀的人员,在职称评定、岗位晋升上给予倾斜,三是提升服务效能,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整合社保、民政、计生等服务事项至乡镇“一站式”服务中心,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某省试点“乡镇政务APP”,群众可在线办理补贴申领、证明开具等业务,办理时限缩短70%,四是强化资源统筹,建立“以城带乡”帮扶机制,推动城关镇事业单位与偏远乡镇结对共享设备、人才等资源,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缩小区域差距。

保障措施方面,需强化组织领导,将乡镇事业单位管理成效纳入乡镇党委政府绩效考核,压实主体责任;加大财政投入,设立基层服务专项基金,重点支持设施更新和人才培训;完善监督考核,建立群众满意度评价机制,将服务效果与单位评优、人员绩效直接挂钩,倒逼管理提升。

乡镇事业单位管理

FAQs
问:乡镇事业单位人员晋升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答:主要原因包括:岗位职数有限、“论资排辈”现象普遍、基层工作业绩在考核中权重不足,可通过优化岗位设置,向一线业务岗位倾斜职数;建立“业绩优先”的晋升标准,将服务群众成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作为核心考核指标;推行“县乡联审”机制,扩大乡镇在干部推荐中的话语权。

问:如何提升乡镇事业单位的信息化服务水平?
答: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5G网络、政务云平台向乡镇延伸,保障硬件支持;二是开发轻量化应用,简化操作流程,适配基层工作人员和群众使用习惯;三是开展技能培训,通过“手把手教学”“案例实操”等方式提升人员信息化应用能力;四是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打破部门数据壁垒,实现群众信息一次采集、多方复用。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宣传如何有效提升员工认同感与组织凝聚力?
« 上一篇 今天
如何获取海淀教育招聘信息网最新招聘信息?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作者信息

热门文章

1
系统获取,无需修改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