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南明区作为贵阳市的中心城区,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商贸和旅游服务中心,其人力资源发展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近年来,南明区立足“强省会”战略,聚焦产业升级和民生改善,持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引育用留体系,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从人力资源规模与结构来看,南明区常住人口超120万,就业人口约75万,其中第三产业就业占比达65%以上,这与南明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高度契合,区域内人力资源呈现“总量充足、结构多元、潜力较大”的特点,既有经验丰富的产业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也有逐步壮大的青年人才队伍和高层次创新人才,从学历层次看,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占比约3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从技能水平看,技能人才总量超20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达28%,覆盖装备制造、现代物流、文化旅游、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为更直观展示南明区人力资源结构,以下表格按产业分布和学历层次分类呈现:
分类维度 | 类别 | 就业人口(万人) | 占比(%) |
---|---|---|---|
按产业分布 | 第一产业 | 5 | 3 |
第二产业 | 5 | 7 | |
第三产业 | 0 | 0 | |
按学历层次(就业人口) | 初中及以下 | 5 | 0 |
高中/中专 | 3 | 0 | |
大专 | 8 | 0 | |
本科及以上 | 5 | 0 |
在政策支持体系方面,南明区先后出台《南明区“人才强区”实施意见》《南明区促进就业创业实施方案》等文件,从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服务等多个维度提供政策保障,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最高50万元安家补贴,对入选“南明英才”计划的人才提供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一站式”服务;对企业开展职工技能培训,按培训等级给予每人1000-5000元补贴,年培训规模超2万人次,南明区设立200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建设博士后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平台,目前全区已建成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个、市级人才基地12个,有效提升了人才承载能力。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南明区人力资源发展的核心抓手,区级层面整合就业服务、人才交流、社保经办等职能,建成“南明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实现“一站式”服务;街道(乡镇)和社区设立基层就业服务站,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服务网络,年均提供就业岗位超3万个,开展职业指导服务1.2万人次,南明区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与贵州大学、贵州财经大学等10余所高校建立“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定向培养电商、大数据、文旅等领域专业人才,每年输送毕业生超5000人,区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80余家,包括猎头公司、劳务派遣、职业培训等,年服务企业超2000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年营收突破10亿元,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尽管南明区人力资源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一是结构性矛盾突出,部分行业技能人才供给不足,如数字经济领域高级程序员、智能制造工程师等岗位缺口较大;二是高层次人才吸引力有待提升,相比东部发达地区,薪酬待遇、发展平台等竞争力不足;三是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18%,劳动力供给面临一定压力。
南明区将围绕“四新”“四化”主攻方向,重点从三方面发力:一是优化产业结构,以大数据、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培育新质生产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二是完善人才政策,实施“南明优才”升级计划,探索“项目+人才”“产业+人才”引才模式,建设人才公寓、国际学校等配套设施,提升人才归属感;三是强化数字赋能,建设“智慧人社”平台,实现岗位匹配、技能培训、政策申报等“一网通办”,推动人力资源服务数字化转型。
相关问答FAQs
Q1:南明区对高校毕业生有哪些就业创业支持政策?
A1:南明区针对高校毕业生推出多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一是就业补贴,对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给予每人每月1000元社保补贴,补贴期限1年;对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的,给予一次性3000元就业补贴,二是创业扶持,高校毕业生在南明区首次创业的,可申请最高2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财政全额贴息;入驻政府认定的创业孵化基地的,免收3年场地租金,三是见习补贴,组织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的,给予每人每月1200元见习补贴,见习期满留用率达50%以上的,给予企业每人5000元奖励,南明区每年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创业项目路演”等活动,提供岗位对接、创业指导等服务。
Q2:南明区企业如何申请职业技能培训补贴?
A2:企业申请职业技能培训补贴需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在南明区注册登记、正常经营、依法缴纳社保的企业;二是培训对象为企业在职职工(含劳务派遣工),且每人每年可享受不超过3次补贴(同一职业同一等级不可重复享受);三是培训内容需符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或行业企业规范,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或专项能力考核,申请流程为:企业在培训前向区人社局提交培训计划(含培训对象、课程、课时等),审核通过后开展培训;培训结束后,提交培训人员名单、考勤记录、评价结果等材料,经审核通过后,按初级工每人1500元、中级工每人2500元、高级工每人3500元的标准发放补贴,对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的企业,按每人每年4000-6000元标准给予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