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县位于山西省吕梁市,地处黄河中游、吕梁山脉中段,是山西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人口大县,其人力资源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近年来,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柳林县人力资源在总量、结构、配置效率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需要通过系统性政策优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柳林县人力资源现状
柳林县常住人口约35万,其中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占比约65%,总量约22.75万人,劳动力资源相对充足,从产业结构分布看,劳动力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占比约58%,以煤炭、焦化、冶金等传统工业为主)和第三产业(占比约32%,以批发零售、交通运输、公共服务业为主),第一产业(农业)劳动力占比约10%,且呈现老龄化趋势,从技能水平看,全县技能劳动者总量约6.8万人,仅占劳动年龄人口的30%,其中高技能人才(高级工以上)占比不足8%,与工业转型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存在明显差距。
柳林县劳动力资源结构分布(2023年参考数据)
| 分类维度 | 占比 | 主要特征 |
|--------------------|----------|------------------------------------------------------------------------------|
| 产业分布 | | |
| 第一产业(农业) | 10% | 以中老年劳动力为主,青壮年外流明显,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低。 |
| 第二产业(工业) | 58% | 传统产业劳动力占比超90%,新兴产业(如新材料、装备制造)人才稀缺,智能化改造相关技能缺口大。 |
| 第三产业(服务业) | 32% | 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物流、信息技术、金融)人才占比不足15%。 |
| 年龄结构 | | |
| 18-35岁 | 30% | 外流率高,多流向省会太原或沿海城市,本地就业以灵活就业为主。 |
| 36-45岁 | 45% | 产业工人主体,技能单一,适应产业升级能力较弱。 |
| 46-60岁 | 25% | 多从事农业或传统工业,体力劳动为主,再就业难度大。 |
| 学历结构 | | |
| 初中及以下 | 55% | 传统产业劳动力主力,职业技能培训参与率低。 |
| 高中/中专 | 30% | 部分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但技能等级普遍较低。 |
| 大专及以上 | 15% | 多集中在教育、医疗等事业单位,企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占比不足5%。 |
面临的主要挑战
- 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源供需错配:柳林县以煤炭、焦化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对低技能劳动力依赖度高,而随着“双碳”政策推进和产业智能化升级,企业对自动化操作、设备维护、环保技术等高技能人才需求激增,但本地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滞后,导致“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
- 人才外流与本地吸引力不足:受薪资水平、发展空间、公共服务等因素影响,青壮年劳动力和高学历人才持续外流,2023年全县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率不足40%;本地企业薪酬竞争力弱于周边地区,难以吸引外部人才流入。
- 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不完善:现有培训资源分散,以政府主导的短期技能培训为主,缺乏与企业需求深度对接的定制化培训,培训内容多集中于传统工种(如电工、焊工),对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数字经济)的技能覆盖不足,且培训后就业转化率较低(约50%)。
- 老龄化与劳动力质量下降:农村老龄化率超过30%,农业劳动力平均年龄超过55岁;工业领域部分企业仍依赖“体力型”工人,员工技能更新缓慢,难以适应现代化生产要求。
政策举措与发展方向
为应对挑战,柳林县近年来从“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四个维度发力,推动人力资源高质量发展。
- 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技能提升行动”,整合县职教中心、技工学校、企业培训基地等资源,建立“政府+企业+院校”协同培训模式,重点开展煤炭智能化改造、焦化环保技术、电子商务等培训,2023年培训技能劳动者1.2万人次,高技能人才占比提升至9.5%。
- 优化人才引进政策:出台“柳林英才计划”,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最高20万元安家补贴,对企业引进的技术骨干提供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优惠;与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等高校共建“产学研用”基地,定向培养本地急需人才。
- 推动产业与就业协同:围绕焦化、化工等传统产业升级,引导企业开展“在岗技能提升计划”,对员工参加技能等级认证的给予补贴;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开发就业岗位3000余个,促进劳动力向高附加值产业转移。
-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智慧就业”平台,整合岗位信息、培训资源、政策咨询等功能,实现“线上+线下”就业服务全覆盖;针对农村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开展专场招聘会、创业帮扶等活动,2023年城镇新增就业85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人。
随着柳林县“产业转型攻坚”和“人才强县”战略的深入推进,人力资源结构将持续优化,预计到2025年,全县技能劳动者占比将提升至40%,高技能人才占比突破15%,新兴产业人才规模扩大50%,基本形成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支撑体系,通过改善营商环境、提升公共服务,增强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逐步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动力。
相关问答FAQs
Q1:柳林县当前人力资源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什么?
A:最突出的问题是产业结构转型与人力资源技能结构的错配,柳林县作为传统工业县,煤炭、焦化等产业对低技能劳动力依赖度高,但产业智能化、绿色化升级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如自动化运维、环保技术等),而本地技能培训体系滞后,导致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同时劳动力因技能单一面临“就业难”,供需矛盾突出,人才外流(尤其是青壮年和高学历人才)加剧了劳动力短缺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Q2:柳林县如何解决人才流失问题,吸引本地人才回流?
A:柳林县主要通过“政策激励+环境优化+情感纽带”三方面举措:一是强化政策激励,实施“柳林英才计划”,对返乡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技能人才给予创业补贴、贷款贴息、住房优惠等支持,最高可享受20万元安家补贴;二是优化就业环境,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创造高质量就业岗位,同时提高企业薪酬竞争力,建立“技能等级与薪酬挂钩”机制;三是搭建情感纽带,定期举办“柳林籍人才家乡行”活动,建立人才数据库,提供家乡发展动态、就业岗位等信息,增强人才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引导在外人才回流服务家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