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周村区作为山东省重要的工业强区和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在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人力资源作为核心要素,其规模、结构与配置效率直接影响着产业升级与民生改善,周村区立足“工业立区、人才强区”战略,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搭建、服务优化等多维度举措,逐步构建起与区域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源支撑体系,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人力资源现状:规模与结构并重
周村区常住人口约52万人,其中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约65%,人力资源总量保持稳定,从年龄结构看,18-45岁青年劳动力占比约45%,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46-60岁大龄劳动力占比约30%,传统产业技能人才多集中于此年龄段;60岁以上人口占比约18%,老龄化趋势逐步显现,劳动力供给面临一定压力,从学历结构看,随着教育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持续改善,但高层次人才仍显不足,具体分布如下表:
年龄段 | 初中及以下 | 高中/中专 | 大专 | 本科及以上 |
---|---|---|---|---|
18-35岁 | 12% | 38% | 32% | 18% |
36-45岁 | 22% | 45% | 25% | 8% |
46-60岁 | 48% | 35% | 12% | 5% |
数据表明,青年劳动力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达50%,但36岁以上群体学历层次偏低,技能升级需求迫切。
产业与人力资源匹配:传统与新兴协同发力
周村区形成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新材料、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各产业对人力资源需求呈现差异化特征,纺织服装作为传统支柱产业,从业人员约8万人,占全区就业人口的30%,以缝纫工、挡车工等技能型劳动力为主,近年来面临智能化改造带来的技能升级需求;机械制造产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56家,对数控技术、精密加工等高技能人才需求旺盛,当前技能人才缺口约15%;新材料产业作为新兴增长点,研发人员占比需达到15%以上,而现有研发人员占比不足8%,高端人才引进难度较大;现代服务业涵盖物流、电商、文旅等领域,年新增就业岗位约3000个,对年轻、高素质服务人员需求持续增长。
当前,周村区人力资源与产业匹配呈现“传统产业劳动力充足但技能老化、新兴产业人才需求大但供给不足”的特点,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纺织企业中45岁以上工人占比超60%,掌握智能化设备的青年技工不足;而新材料企业急需的材料研发、工艺设计等岗位,本地培养能力有限,多依赖外部引进。
人才引进与培养:政策赋能,精准施策
为破解人才瓶颈,周村区出台《“周才回归”行动计划》《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构建“引育留用”全链条支持体系,在人才引进方面,对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给予3万-10万元安家补贴,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最高5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并建设200套人才公寓解决住房问题;在人才培养方面,建立“企业订单+院校培养+政府补贴”模式,与山东理工大学、淄博职业学院等10余所院校合作,开设“周村班”“纺织订单班”,年培养技能人才2000余人;依托周村古商城、淄博职业学院周村校区等平台,开展电商、直播、非遗技艺等培训,年培训超5000人次,助力劳动力向新兴产业转移。
就业服务与保障:织密民生安全网
周村区构建“区-街道-社区”三级就业服务网络,设立1个区级就业服务中心、9个街道就业服务站、82个社区就业服务窗口,提供岗位推荐、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一站式”服务,线上搭建“周村就业网”和微信公众号,实时发布企业岗位信息,2023年累计提供岗位1.2万个,达成就业意向3500人,针对农民工、失业人员、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专项活动,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技能培训补贴等方式,帮助1.2万名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全区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实现应保尽保,为劳动者提供坚实保障。
挑战与展望:优化结构,激活动能
当前,周村区人力资源发展仍面临三方面挑战:一是劳动力供给压力,60岁以上人口占比逐年上升,新增劳动力增长乏力;二是人才结构失衡,传统产业技能人才年龄偏大、新技术掌握不足,新兴产业高端人才引进难、留住难;三是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衔接不够紧密,部分专业设置滞后于技术升级步伐。
周村区将重点从三方面突破:一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纺织、机械等传统产业“智改数转”,培育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质生产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二是深化产教融合,建设职业教育园区,推动企业参与课程开发和实践教学,培养“懂技术、能创新”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完善人才生态,优化子女教育、医疗保健等配套服务,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让人力资源真正成为驱动周村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周村区对高校毕业生有哪些就业创业扶持政策?
解答:周村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多维度支持:一是就业补贴,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且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给予5000元/人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二是创业支持,首次创业并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的,给予1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可申请最高2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财政全额贴息3年;三是住房保障,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可申请人才公寓(租金减免30%)或领取800元/月租房补贴,最长发放3年;四是岗位开发,政府购买基层服务岗位优先吸纳高校毕业生,每年开发200个“三支一扶”“社区服务”岗位。
问题2:周村区如何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
解答:周村区通过“政府搭台、市场运作、企业参与”破解用工难题:一是搭建对接平台,每月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组织“校企对接会”“纺织行业专场招聘”等活动,2023年累计举办招聘会46场,服务企业800余家,达成就业意向3500人;二是加强技能培训,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的,按每人4000-6000元标准给予补贴,年培训技能人才3000人次;三是优化用工服务,建立重点企业用工“白名单”,提供用工指导、社保代理、劳务对接等服务,对缺工30人以上的企业,组织“人力资源服务专员”上门对接;四是推广“共享用工”模式,引导企业与人力资源机构合作,通过短期调剂、余缺共享解决季节性用工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