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人力资源发展面临哪些关键挑战?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2 分钟
位置: 首页 人力资源 正文

江苏淮安地处江苏省中北部,江淮平原东部,是长三角北部重要中心城市、淮河生态经济带核心节点城市,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美食之都,近年来,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淮安凭借区位交通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和生态宜居优势,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成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力量。

江苏淮安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规模与结构:总量充足,结构持续优化

淮安常住人口约470万(截至2023年数据),劳动力资源总量达320万左右,其中就业人口280余万,人力资源规模在苏北地区位居前列,从结构特征来看,呈现“三化”趋势:
一是年龄结构年轻化:15-44岁青壮年劳动力占比达58.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劳动力供给充足且富有活力;二是技能水平专业化: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超120万,高技能人才占比达28.5%,技师、高级技师超15万人,涵盖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三是学历层次稳步提升:每十万人口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人数达1.2万人,较五年前增长45%,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年均引进量突破2万人。

为更直观展示劳动力结构,以2023年数据为例:

类别 占比(%) 主要特征
劳动力年龄分布 15-24岁:18.2% 以高校毕业生、中职技校毕业生为主,就业意愿强,适应岗位能力快
25-44岁:40.4% 核心劳动力群体,多集中在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等领域,技能熟练度高
45-59岁:32.1% 经验型劳动力,占比稳定,是传统产业和基层服务岗位的中坚力量
60岁及以上:9.3% 逐步退出劳动力市场,部分从事农业、轻体力劳动
技能等级分布 初级工及以下:59.1% 以普工、传统技能劳动者为主,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
中级工:28.3% 制造业、建筑业等领域骨干技能人才,技能水平满足企业日常生产需求
高级工及以上:12.6% 高技能人才占比逐年提升,重点企业中高级工占比超30%,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政策支持体系:精准施策,构建人才发展“强磁场”

淮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近年来出台“人才23条”“技能淮安建设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从“引、育、用、留”全链条发力,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人才环境。
人才引进方面,实施“淮才必遇”计划,对顶尖人才(团队)给予最高1亿元综合资助,对领军人才给予最高500万元创业补贴,对青年博士、硕士分别给予30万元、15万元生活补贴,并配套人才公寓、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一站式”服务,2023年,全市新引进高层次人才2300余人,其中省级以上人才计划入选者120人。
技能培养方面,推行“校企双制”培养模式,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5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0个,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15万人次,针对重点产业需求,开设“订单班”“冠名班”,例如与淮阴工学院合作培养智能制造人才,与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共建食品产业学院,年培养技能人才超8000人。
就业创业方面,实施“就业启航”工程,对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的企业给予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高校毕业生创业最高可申请50万元贴息贷款;建成市级创业孵化基地28家,入驻创业实体超2000户,带动就业1.2万人。

江苏淮安人力资源

公共服务与市场建设:高效协同,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效能

淮安持续优化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成覆盖市、县(区)、乡镇(街道)的三级就业服务网络,设立“一站式”人才服务中心,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招聘对接等“一窗通办”服务,2023年,全市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超500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5万个,达成就业意向8.5万人。
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成效显著,淮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入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58家,年营业额突破15亿元,服务企业超5000家,成为苏北地区重要的人力资源要素配置平台,推进“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开发“淮安就业通”APP,实现岗位发布、简历投递、政策申领等“掌上办”,日均活跃用户超3万人。
校企合作深度推进,全市与12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建实习实训基地86个,2023年吸引高校毕业生来淮就业创业3.2万人,其中本地高校毕业生留淮率达68%,较上年提升5个百分点。

产业与人力资源协同:聚焦特色,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淮安主导产业特色鲜明,人力资源供给与产业需求高度匹配,目前已形成盐化新材料、特钢、食品、高端装备、信息技术等“5+2”先进制造业体系,以及现代物流、文旅康养等现代服务业集群。

  • 制造业领域:依托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淮安盐化新材料产业园等重点园区,集聚了天合光能、思伟特、今世缘等一批龙头企业,对机械工程师、电气自动化技师、食品研发工程师等技能人才需求旺盛,通过“企业新型学徒制”年培养产业工人超5000人。
  • 服务业领域:依托淮安作为“运河之都”的文化优势和交通枢纽优势,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旅产业快速发展,2023年服务业就业占比达48.3%,对电商运营、供应链管理、文旅策划等人才需求年增长超20%。
  • 现代农业领域:作为国家商品粮基地,淮安推进农业现代化,培育了盱眙龙虾、洪泽湖螃蟹等特色农业品牌,对农业技术员、农村电商主播、农产品加工人才需求增加,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1.2万人次。

挑战与展望:直面短板,激活人力资源新动能

当前,淮安人力资源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高技能人才占比与苏南发达地区仍有差距(苏州高技能人才占比达35%),人口老龄化趋势对劳动力供给带来压力,高端人才“引留难”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淮安将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机遇,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实施“高技能人才倍增计划”,到2025年高技能人才占比突破35%;二是建设“淮才码”人才服务数字平台,实现人才政策“免申即享”、服务“精准推送”;三是深化“产教融合、职普融通”,推动淮安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与重点产业共建产业学院,培养更多“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人才,通过持续优化人力资源生态,淮安正加速将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为长三角北部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江苏淮安人力资源

相关问答FAQs

Q1:淮安企业招聘技能人才可以享受哪些政府补贴?
A:企业招聘技能人才可享受多项补贴:一是通过校企合作招聘应届毕业生,每人给予3000-5000元补贴;二是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按每人每年4000-6000元标准给予企业培训补贴;三是引进高技能人才,对引进技师、高级技师的,分别给予企业2万元、5万元安家补贴;四是企业职工参加技能提升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最高3000元/人的技能补贴,对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的小微企业,可享受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

Q2:外地人才到淮安就业创业,子女入学有哪些保障政策?
A:外地人才到淮安就业创业,子女入学可享受“市民同等待遇”:一是高层次人才(符合“淮才必遇”计划条件)子女,可自主选择公办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由教育部门统筹安排;二是普通引进人才子女,凭居住证、劳动合同(营业执照)等材料,按照“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安排到公办学校就读,不收取借读费;三是创业人才子女,可优先进入创业孵化基地配套学校或优质民办学校,淮安还开通人才子女入学“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咨询和办理服务,确保人才子女入学无忧。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2017事业单位个旧
« 上一篇 09-03
深圳龙华人力资源服务能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哪些具体支持与保障措施?
下一篇 » 09-03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作者信息

热门文章

1
系统获取,无需修改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