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作为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其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个人工作效能,更直接影响服务质量与公共形象,掌握基础医学常识,既是自我健康管理的需要,也是应对突发健康事件、保障工作连续性的基础,以下从常见疾病预防、急救技能、传染病防控、合理用药及职场健康五个维度,系统梳理事业单位人员需重点关注的医学知识。
常见慢性病的预防与管理
事业单位工作普遍具有久坐、久站、用眼过度、精神压力大等特点,易诱发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慢性病,提前干预可有效降低发病风险。
高血压:作为最常见的慢性病,其诊断标准为非同日三次测量血压≥140/90mmHg,预防需做到“低盐饮食(每日<5g钠)”、控制体重(BMI<24)、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并避免长期精神紧张,35岁以上人员每年应至少测量1次血压,有家族史者需缩短至半年1次。
糖尿病: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但多数早期患者症状隐匿,预防关键在于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高糖高脂食物(如奶茶、油炸食品)、增加膳食纤维(全谷物、蔬菜),同时避免熬夜(长期熬夜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40岁以上、有糖尿病家族史或超重者,建议每年检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颈椎病与腰椎间盘突出:久坐、低头看手机是主要诱因,预防需遵循“正确坐姿(腰部有支撑、屏幕与视线平齐)、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做颈部米字操、扩胸运动)、避免长时间负重(如单肩背包)”,出现颈肩痛、腰腿痛伴肢体麻木时,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按摩加重病情。
表:常见慢性病预防要点
| 疾病名称 | 核心预防措施 | 建议检查频率 |
|----------------|---------------------------------------|-----------------------|
| 高血压 | 低盐饮食、规律运动、控制情绪 | 35岁以上每年1次 |
| 糖尿病 | 控制体重、低糖饮食、避免熬夜 | 40岁以上或有高危因素每年1次 |
| 颈椎/腰椎疾病 | 纠正坐姿、定时活动、避免久坐久站 | 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
急救知识与技能
职场中突发心脏骤停、气道异物梗阻等情况,掌握急救技能可挽救生命。
心肺复苏(CPR):适用于心脏骤停患者(无意识、无呼吸、无脉搏),操作步骤:①判断环境安全;②轻拍双肩呼喊患者,确认无意识后立即呼救(拨打120,取AED);③胸外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双手交叉,掌根用力,深度5-6cm,频率100-120次/分钟);④开放气道(仰头抬颏法),清除口腔异物;⑤人工呼吸(捏鼻口对口吹气1秒,见胸廓起伏);⑥按30:2(按压30次,吹气2次)循环,直至患者恢复呼吸或专业人员到达。
海姆立克急救法:用于气道异物梗阻(患者表现为呛咳、呼吸困难、面色发绀),操作方法:①清醒患者:站在患者身后,双臂环抱腰部,一手握拳(拇指侧抵住上腹部肚脐上方),另一手握住拳头,快速向上向内冲击,直到异物排出;②昏迷患者:立即平放,骑跨在患者大腿两侧,双手掌根重叠(置于肚脐上方),快速向上向内按压。
中暑急救:高温环境下出现头晕、恶心、体温升高等症状时,立即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用湿毛巾擦拭降温,补充含盐清凉饮料(如淡盐水),严重者(体温>40℃、昏迷)需紧急送医。
传染病防控基础
事业单位人员常接触公众,需重点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新冠)和消化道传染病(诺如病毒)。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预防需做到“科学戴口罩(尤其在人群密集场所)、勤洗手(用流动水和肥皂,或含酒精免洗洗手液)、保持社交距离(>1米)、常通风(每日至少2次,每次30分钟)”,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手段,新冠感染后6个月可接种加强针。
消化道传染病:诺如病毒主要通过粪-口传播(污染的食物、水源),预防需注意“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冷食物、生熟食物分开存放、牡蛎等贝类彻底煮熟”,若出现呕吐、腹泻,需及时隔离,避免接触他人,并对呕吐物、排泄物进行消毒(含氯消毒剂擦拭)。
合理用药与科学就医
“是药三分毒”,不合理用药可能损害健康,需牢记:
- 不滥用抗生素:抗生素仅对细菌感染有效,病毒感染(如普通感冒、流感)使用抗生素无效,且易导致耐药性。
- 不随意停药: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需长期服药,即使症状缓解也不能自行停药,否则可能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
- 看懂药品说明书:重点关注“适应症(治什么病)、用法用量(怎么吃)、不良反应(可能副作用)、禁忌症(哪些人不能用)”,如有疑问咨询医生或药师。
- 科学就医:小病到社区医院,大病去三甲医院,避免盲目追求“专家号”或“过度检查”,就医时主动告知既往病史、过敏史及正在服用的药物,帮助医生准确诊断。
职场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疾病的基础:
- 合理膳食:三餐规律,早餐吃好(谷物+蛋白质+果蔬),午餐吃饱(杂粮+肉类+蔬菜),晚餐吃少(易消化食物),减少高油、高盐、高糖食物(如油炸食品、腌制食品、含糖饮料),增加优质蛋白(鱼、蛋、奶)和新鲜蔬果(每日500g以上)。
- 科学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或75分钟高强度运动(如跳绳、篮球),可利用碎片化时间活动,如爬楼梯代替乘电梯、工作间隙做拉伸运动。
- 心理调适:工作压力大时,可通过听音乐、阅读、与朋友倾诉缓解,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保持规律作息(每日睡眠7-8小时),避免熬夜(熬夜会降低免疫力,增加慢性病风险)。
相关问答FAQs
Q1:事业单位人员久坐办公室,如何有效预防颈椎病?
A:预防颈椎病需从“坐姿、活动、习惯”三方面入手:①保持正确坐姿,腰部挺直,双肩自然下垂,电脑屏幕与视线平行或略低,避免低头或仰头;②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做颈部米字操(缓慢向前后左右伸展颈部)、扩胸运动,缓解肌肉紧张;③避免长时间伏案工作,午休时可使用颈枕支撑颈部;④避免长时间使用手机,若需长时间看手机,将手机举至与视线平齐的高度;⑤注意颈部保暖,避免空调或风扇直吹颈部,若出现颈肩痛伴上肢麻木、头晕等症状,需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Q2:遇到同事突发心脏骤停,在专业医护人员到达前,如何正确进行急救?
A:心脏骤停的黄金抢救时间为4分钟,需立即实施心肺复苏(CPR):①判断环境安全,确保患者躺在硬质平面上;②轻拍双肩呼喊患者,确认无意识后,立即拨打120(或让他人拨打),并取来附近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③判断呼吸(观察胸部有无起伏,5-10秒),若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立即开始胸外按压:双手交叉,掌根放在两乳头连线中点,身体前臂垂直于患者胸壁,用力快速按压,深度5-6cm,频率100-120次/分钟(每秒2次);④按压30次后,开放气道(仰头抬颏法),清除口腔异物,捏住患者鼻子,口对口吹气1秒,见胸廓起伏即可;⑤按30:2(按压30次,吹气2次)循环,直至患者恢复呼吸、心跳或专业人员到达;⑥若AED送达,按照语音提示操作,贴电极片后分析心律,需除颤时按下除颤键,注意,胸外按压时需保证按压连续,尽量减少中断,按压时双臂伸直,用上半身重量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