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事业单位必考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2 分钟
位置: 首页 事业单位 正文

2015年事业单位考试作为当时重要的招录渠道,其备考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命题规律,结合当年考试大纲及真题分析,考试主要聚焦于《职业能力测验》和《公共基础知识》两大核心科目,部分岗位涉及《写作》或专业知识测试,以下从考试内容、题型特点、备考策略等方面展开详细说明。

2015事业单位必考

考试科目与核心内容

2015年事业单位招录考试中,公共科目为《职业能力测验》和《公共基础知识》,两者分别侧重能力测评与知识储备,是考生备考的重中之重。

(一)《职业能力测验》

该科目主要测查考生从事事业单位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四大模块,题型均为客观选择题,题量通常在90-110题,考试时限90-120分钟,各模块考点及特点如下:

  1. 言语理解与表达:以片段阅读为主,重点考查主旨概括、意图判断、细节理解等能力,部分题目涉及语句排序、逻辑填空,材料多选取社科类、科普类文章,要求考生快速抓取关键信息,准确理解文段逻辑。
  2. 数量关系:包括数学运算和数字推理(部分省份不考),数学运算高频考点为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排列组合、概率问题等,强调公式应用与解题技巧,如特值法、方程法;数字推理则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及其变式。
  3. 判断推理:分为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四类,图形推理侧重数量关系(点、线、面)、位置规律(旋转、翻转)、样式运算(叠加、求同);定义判断要求严格匹配定义关键词;类比推理考查逻辑关系(因果、包含、功能等);逻辑判断则加强削弱、翻译推理、真假话等题型。
  4. 资料分析:材料以统计图、统计表、文字材料为主,考查增长、比重、倍数、平均量等核心概念的快速计算,强调估算技巧(如有效数字法、错位加减法),数据通常来源于政府统计公报或行业报告。

表:《职业能力测验》各模块典型题量与分值占比(参考)
| 模块 | 题量(题) | 分值占比 |
|--------------|------------|----------|
| 言语理解与表达 | 25-30 | 25%-30% |
| 数量关系 | 10-15 | 15%-20% |
| 判断推理 | 30-35 | 30%-35% |
| 资料分析 | 15-20 | 20%-25% |

(二)《公共基础知识》

该科目涵盖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公文、科技人文、时事政治等内容,题型为客观题(单选、多选、判断)和主观题(简答、论述、案例分析),部分省份仅设客观题,2015年考点呈现以下特点:

2015事业单位必考

  1. 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是基础,重点考查毛泽东思想中“农村包围城市”“群众路线”等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核心概念,时政热点则聚焦2014-2015年重要会议,如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经济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 法律:以《宪法》《民法通则》《行政法》为核心,《立法法》(2015年修订)是新考点,考查法律效力等级、立法权限等;行政法侧重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复议的程序规定;民法则强调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物权归属等基础条款。
  3. 经济与管理:经济学部分考查宏观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微观经济(市场机制、供求关系)基本概念;管理学则重点行政管理(决策、沟通、激励)和公共管理(政府职能、危机管理)。
  4. 公文与科技人文:公文考查15种法定公文的适用范围、格式规范(如发文字号、成文日期);科技人文以中国历史(重大事件、人物)、传统文化(诗词、节气)、基础科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主,如“一带一路”倡议(2013年提出,2015年持续推进)、诺贝尔奖中国得主(屠呦呦发现青蒿素)。

表:《公共基础知识》高频考点分布(2015年)
| 板块 | 高频考点举例 |
|--------------|---------------------------------------------|
| 政治 |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 法律 | 《立法法》修订内容、行政许可设定、行政复议管辖 |
| 经济 | 供给侧结构性政策(2015年底提出前期铺垫)、CPI与PPI关系 |
| 公文 | 通知、报告、请示的适用区别,公文标题格式 |
| 时事 | “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亚信会议2015年上海峰会 |

备考策略与注意事项

针对2015年事业单位考试特点,备考需分阶段、有重点推进:

(一)基础阶段(1-2个月)

系统梳理教材,搭建知识框架:重点掌握《公共基础知识》中政治、法律、经济的核心概念,配合思维导图强化记忆;《职业能力测验》则通过模块化学习,掌握各题型解题方法(如资料分析的增长率公式、图形推理的叠加规律)。

(二)强化阶段(1个月)

以真题为核心,查漏补缺:近5年真题(2010-2014年)至少刷2遍,分析命题趋势(如2014年《立法法》修订考点在2015年延续);错题分类整理,标注薄弱模块(如数量关系中的行程问题),针对性专项突破。

2015事业单位必考

(三)冲刺阶段(2周)

模拟实战训练,优化答题策略:严格按照考试时限做套题,合理分配时间(如资料分析控制在25分钟内,数量关系学会“先易后难”);关注时政热点,通过《人民日报》《半月谈》积累2015年1-6月重要时政(如“互联网+”、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

考试注意事项

  1. 时间分配:《职业能力测验》优先完成分值高、易拿分的模块(如资料分析、言语理解),数量关系可放最后蒙猜;《公共基础知识》主观题先列提纲,分点作答,字迹工整。
  2. 答题规范:客观题用2B填涂卡,注意题号对应;主观题避免口语化,使用“其次、等逻辑连接词。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2015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中法律部分,新修订的《立法法》有哪些核心考点?
解答:2015年3月修订的《立法法》是当年法律重点,核心考点包括:①立法权限划分,明确“税种设立、税率和税收征收管理等基本税收事项”只能由法律规定;②法律解释权,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③备案审查制度,要求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报备时说明审查标准;④立法程序,明确法律草案一般应经三次常委会审议,考生需结合具体条款理解,地方性法规不得设定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等易错点。

问题2:如何高效备考《职业能力测验》中的资料分析部分?
解答:资料分析的高效备考需把握“公式+技巧+练习”三步走:①熟记核心公式,如增长率=(现期-基期)/基期、比重=部分/整体、平均数=总量/个数;②掌握速算技巧,如“截位直除法”快速计算百分数、“比较增长率”则用“现期量/基期量”代替;③强化练习,每天2-4篇材料,重点训练数据定位能力(如“材料中找关键词‘同比增长’‘占比’”)和估算精度(选项差距大时大胆估算),注意材料中的时间、单位陷阱(如“亿元”与“万元”混淆)。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乡镇事业单位到底怎么样?薪资待遇、晋升空间、工作体验如何?
« 上一篇 昨天
汇聚人力资源集团的核心优势何在?
下一篇 » 昨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作者信息

热门文章

1
系统获取,无需修改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