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理工学院人力资源工作以“支撑学校高质量发展、服务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为核心,围绕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引育、绩效激励、服务保障等维度,构建了系统化、科学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在师资队伍结构优化方面,学校坚持“引育并举、以用为本”原则,持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截至近年,全校教职工总数约1800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58%,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超45%,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比62%,形成了一支职称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年龄梯队衔接的师资队伍,具体结构如下表所示:
类别 | 人数(人) | 占比(%) |
---|---|---|
专任教师 | 1100 | 1 |
高级职称教师 | 638 | 0(专任教师中) |
博士学位教师 | 495 | 0(专任教师中) |
青年教师 | 682 | 0(专任教师中45岁以下) |
人才引进机制上,学校聚焦“双一流”学科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和“青年博士引育专项”,重点引进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和紧缺专业人才,通过“一人一策”提供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支持,近三年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120余人,其中省部级以上人才称号获得者15人,有效填补了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学科的师资缺口。
教师培养体系以“能力提升”为主线,构建了“岗前培训—在岗研修—访学交流—职业发展”的全周期培养模式,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安排教授、副教授一对一指导;每年投入专项经费支持教师赴国内外高校访学、参加学术会议,年均培训教师800余人次;常态化开展教学竞赛、课程思政示范课堂、科研能力提升班等活动,推动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协同发展,近三年,教师获省级以上教学竞赛奖项56项,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48项。
薪酬绩效管理方面,学校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基础绩效+奖励绩效+专项津贴”的薪酬结构,突出业绩导向,将教学科研质量、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纳入考核指标,考核结果与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绩效分配直接挂钩,设立“教学卓越奖”“科研创新奖”等专项奖励,激发教师干事创业活力,2022年全校教师人均年收入较2019年增长35%。
人事服务保障聚焦“暖心工程”,推进“一站式”服务大厅建设,实现人事档案、社保办理、职称评审等业务“一窗受理、全程网办”;建立教师健康档案,定期组织体检,落实教职工疗休养制度;优化高层次人才服务通道,提供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绿色通道”,增强教师归属感和幸福感。
相关问答FAQs
Q1:湖南理工学院对高层次人才有哪些具体引进政策?
A:学校针对不同层次人才提供差异化支持:学科带头人(含省级以上人才称号获得者)给予80万-150万元安家费,50万-1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解决配偶工作及子女入学;优秀青年博士给予40万-60万元安家费,20万-3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提供过渡性住房;对特别突出的领军人才,采用“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更高支持及团队建设经费。
Q2:青年教师如何通过学校平台获得职业发展支持?
A:学校为青年教师提供多维度支持:一是实施“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每年遴选10-15名青年教师给予重点培养,提供专项经费;二是设立“青年科研基金”,资助青年教师开展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三是搭建“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坊”,邀请国家级教学名师指导教学设计、课堂组织;四是优先推荐青年教师赴国内外高校访学或攻读在职博士学位,拓宽学术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