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作为豫东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其企事业单位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就业创新、保障民生改善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商丘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企事业单位规模持续扩大,涵盖制造、服务、农业、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从行业分布来看,商丘企事业单位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制造业领域,拥有科迪食品、神火煤炭、恒兴电子等一批骨干企业,涵盖食品加工、能源开采、电子制造等行业,是支撑工业经济的核心力量;服务业领域,商贸物流企业如商丘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光彩大市场等辐射周边多个省份,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信息、文旅等也快速发展;农业领域,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农业科研院所、农业合作社等企事业单位积极推广先进技术,助力乡村振兴;教育医疗领域,商丘师范学院、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院校为地方培养人才,市第一人民医院、市中心医院等医疗机构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商丘市共有企事业单位超2万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00余家,服务业企业8000余家,吸纳就业人员超过60万人。
在经济发展中,商丘企事业单位贡献突出,它们是经济增长的“主力军”,2022年全市企事业单位实现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5%,上缴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70%以上;它们是创新驱动的“排头兵”,近年来全市企事业单位累计承担省级以上科技项目200余项,获得专利授权3000余件,其中科迪集团的技术研发中心被评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神火集团的煤矿智能化改造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企事业单位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公益慈善等方面主动担当,如疫情期间,全市200余家医疗单位全力抗疫,1000余家企业捐款捐物超亿元,展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尽管发展成效显著,商丘企事业单位仍面临一些挑战,部分传统制造业企业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高端人才短缺等问题;服务业中,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对实体经济支撑能力有待加强;部分企事业单位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资金、技术、人才等多重压力,智能化升级进程缓慢,区域竞争加剧、要素成本上升等外部环境也给企业发展带来一定压力。
为推动商丘企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需多措并举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强化政策支持,落实减税降费、融资担保等惠企政策,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二是推动产业升级,引导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三是加强人才引育,实施“商才回归”计划,与高校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各类人才;四是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相关问答FAQs
Q1:商丘企事业单位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有哪些举措?
A:商丘企事业单位主要通过以下举措吸引和留住人才:一是政策激励,市委市政府出台“人才新政30条”,对高层次人才给予安家补贴、科研经费支持,企业引进博士、硕士可享受每人最高15万元、5万元补贴;二是校企合作,商丘师范学院、商丘医专等本地院校与企业共建订单班、产业学院,定向培养技能型人才,如科迪集团与商丘学院合作设立“食品研发人才培养基地”;三是平台搭建,支持企业建设国家级、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全市已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6个,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四是优化服务,解决人才住房、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后顾之忧,建设人才公寓2000余套,实现“拎包入住”。
Q2:商丘企事业单位在乡村振兴中如何发挥作用?
A:商丘企事业单位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是农业产业化龙头带动,如河南科迪集团、贵友食品等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带动周边10万余农户增收,年收购农产品超50万吨;二是科技支撑,市农科院、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等科研单位推广优质小麦、特色果蔬种植技术,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万余人次;三是基础设施改善,电力、交通等国企加大对农村电网改造、道路建设投入,2023年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项目120个,新建农村公路500公里;四是文旅融合,芒砀山旅游区、商丘古城保护开发等文旅企业开发乡村旅游线路,带动农家乐、手工艺品等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