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规范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行为,防范劳动用工风险,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及公司内部管理制度要求,公司人力资源部于2023年X月X日至X月X日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自查范围
本次自查覆盖公司全体员工(含正式工、劳务派遣工),涵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薪酬与绩效、员工关系管理、劳动合规等六大模块,自查周期为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
及情况
(一)人力资源制度建设情况
检查项目 |
检查标准 |
自查结果 |
存在问题 |
制度体系完整性 |
是否覆盖招聘、培训、薪酬、绩效、员工关系等全流程 |
已建立《招聘管理办法》《培训管理制度》《薪酬福利管理办法》等12项制度 |
绩效管理制度未更新,部分指标与公司战略脱节;员工手册未包含2023年最新年假规定 |
制度时效性 |
是否每两年修订一次,是否符合最新法律法规 |
近两年修订8项制度,符合《劳动合同法》最新修订要求 |
员工申诉制度自2020年未修订,未包含“远程办公争议处理”条款 |
制度执行落地 |
是否通过培训宣贯、流程执行确保制度落地 |
年度制度培训覆盖率90%,关键流程(如招聘、离职)执行规范 |
部分部门存在“制度与实际操作两张皮”现象,如试用期考核未按制度流程执行 |
(二)招聘与配置管理情况
检查项目 |
检查标准 |
自查结果 |
存在问题 |
招聘流程规范性 |
是否发布招聘需求、简历筛选、面试评估、背景调查、录用审批流程 |
流程完整,关键岗位(如财务、采购)执行背景调查 |
基层岗位招聘未严格执行背景调查,存在1名员工学历造假未核实 |
劳动合同管理 |
是否100%签订书面合同,合同内容是否规范,续订、解除程序是否合规 |
劳动合同签订率98%,合同文本经法务审核 |
3名员工合同到期未及时续订,其中1名已超期2个月;1名员工解除劳动合同未支付经济补偿金 |
试用期管理 |
试用期约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合同期限1年≤3个月,3年≤6个月),试用期考核是否规范 |
试用期约定均符合法律规定,80%岗位有试用期考核标准 |
2名员工试用期考核未留存书面记录,仅口头评价 |
(三)培训与开发管理情况
检查项目 |
检查标准 |
自查结果 |
存在问题 |
培训计划制定 |
是否制定年度培训计划,计划是否结合公司战略和员工需求 |
已制定2023年度培训计划,覆盖新员工入职、专业技能、管理能力等 |
培训需求调研未覆盖一线员工,导致部分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 |
培训实施与效果 |
培训覆盖率是否≥80%,培训效果是否有评估(如考试、满意度调查) |
年度培训覆盖率85%,新员工入职培训100%;培训满意度82分(满分100) |
培训效果评估仅停留在满意度层面,未跟踪培训后绩效改善情况;专业技能培训讲师内部占比60%,外部资源不足 |
员工职业发展 |
是否建立管理序列、专业序列双通道发展路径,是否实施晋升评审 |
已建立双通道发展路径,年度晋升评审1次 |
晋升评审标准量化不足,主观评价占比60%;员工职业发展档案不完整,30%员工无个人发展计划 |
(四)薪酬与绩效管理情况
检查项目 |
检查标准 |
自查结果 |
存在问题 |
薪酬结构合理性 |
是否固定工资与绩效工资合理搭配,是否体现岗位价值和个人贡献 |
管理岗固定工资占比60%,绩效岗40%;岗位价值评估覆盖80%岗位 |
绩效工资核算未区分部门业绩与个人业绩,导致“大锅饭”现象;技术岗位薪酬低于市场水平10%-15% |
薪酬发放及时性 |
是否在约定日期发放薪酬,加班工资、年假工资是否足额支付 |
每月10日发放上月工资,加班工资按1.5-2倍标准支付 |
2名员工年假工资未折现发放,1名员工加班工资计算基数错误(未包含绩效工资) |
绩效管理有效性 |
绩效指标是否量化,绩效结果是否与薪酬、晋升挂钩 |
关键岗位指标量化率70%,绩效结果与薪酬调整、晋升挂钩 |
非关键岗位指标定性描述过多,考核结果区分度低(优秀率仅5%,合格率85%);绩效面谈覆盖率仅60% |
(五)员工关系管理情况
检查项目 |
检查标准 |
自查结果 |
存在问题 |
社保公积金缴纳 |
是否按时足额缴纳五险一金,缴费基数是否合规 |
每月25日前缴纳,基数按员工上年度平均工资核定 |
3名员工公积金缴费基数低于当地最低标准;1名员工社保未连续缴纳(断缴1个月) |
员工沟通机制 |
是否建立员工满意度调查、申诉渠道、座谈会等沟通机制 |
每半年开展1次员工满意度调查,设立HR邮箱申诉渠道 |
员工满意度调查显示“沟通反馈”维度得分最低(65分);申诉渠道响应时间平均3天,未达到“24小时响应”承诺 |
劳动争议处理 |
近三年劳动争议数量、处理结果 |
近三年发生劳动争议2起,均通过协商解决 |
争议记录未归档至员工档案,缺乏争议原因分析报告 |
(六)劳动合规管理情况
检查项目 |
检查标准 |
自查结果 |
存在问题 |
工时与加班管理 |
是否严格执行标准工时制,加班是否经审批,加班时长是否合规 |
标准工时制员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40小时;加班需提前申请 |
20%员工月均加班超36小时,其中生产部员工平均加班45小时/月;加班审批存在事后补签现象 |
休假管理 |
年假、病假、产假等是否按规定执行,休假审批是否规范 |
年假按司龄核定,病假需提供医院证明 |
5名员工年假未休完且未折现;产假工资按基本工资发放,未包含绩效工资 |
员工档案管理 |
员工档案是否完整(含入职资料、合同、变更、离职记录等),是否规范存放 |
档案资料齐全,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同步 |
纸质档案存放未按部门分类,查找效率低;离职员工档案未按规定保存2年以上 |
存在问题
- 制度建设滞后:部分制度未及时更新(如员工申诉制度、绩效管理制度),存在与法规脱节、与实际不符的问题,影响制度权威性和执行力。
- 招聘管理漏洞:基层岗位招聘背景调查执行不到位,存在员工信息造假风险;合同到期未及时续订、解除劳动合同未支付经济补偿金等合规问题。
- 培训体系不完善:培训需求调研覆盖不全,效果评估缺乏跟踪;内部讲师资源不足,专业技能培训质量有待提升。
- 薪酬激励不足:绩效工资核算未区分部门与个人贡献,技术岗位薪酬低于市场水平,导致核心人才流失风险。
- 员工沟通不畅:沟通渠道响应不及时,员工满意度低;劳动争议处理缺乏归档和分析,未能形成预防机制。
- 合规执行不严:加班时长超标、社保缴费基数错误、休假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存在劳动用工风险。
整改措施
问题类别 |
整改措施 |
责任部门 |
完成时限 |
制度建设滞后 |
修订员工申诉制度,增加“远程办公争议处理”条款;2. 重新梳理绩效指标,结合公司战略更新绩效管理制度;3. 每年开展制度合规性审查 |
人力资源部 |
2023年9月 |
招聘管理漏洞 |
严格执行所有岗位背景调查,引入第三方背调机构;2. 建立合同到期预警机制,提前1个月提醒续订;3. 补发解除劳动合同员工经济补偿金 |
人力资源部、法务部 |
2023年8月 |
培训体系不完善 |
扩大培训需求调研范围,覆盖一线员工;2. 建立培训效果跟踪机制,培训后3个月评估绩效改善情况;3. 引入外部专业讲师,提升技术培训质量 |
人力资源部、各部门 |
2023年10月 |
薪酬激励不足 |
优化绩效工资核算办法,区分部门业绩与个人贡献;2. 开展市场薪酬调研,调整技术岗位薪酬至市场75分位;3. 增设“技术创新奖”专项激励 |
人力资源部、财务部 |
2023年12月 |
员工沟通不畅 |
优化申诉渠道,承诺24小时内响应;2. 每月召开员工座谈会,收集反馈;3. 建立劳动争议分析机制,每季度形成报告 |
人力资源部、工会 |
2023年9月 |
合规执行不严 |
严格控制加班时长,生产部实行“加班申请双签制”;2. 核查社保公积金缴费基数,补缴差额;3. 完善休假审批流程,明确年假折现标准 |
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各部门 |
2023年8月 |
本次人力资源自查全面梳理了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总体来看,公司在制度建设、招聘配置、员工关系等方面已建立基础管理体系,但仍存在制度滞后、合规风险、激励不足等问题,下一步,人力资源部将严格按照整改措施落实责任,确保问题整改到位,持续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为公司战略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人力资源自查报告的核心关注点是什么?
解答:人力资源自查报告的核心关注点包括“合规性”与“有效性”两大维度,合规性方面,重点检查人力资源管理是否符合《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如劳动合同签订、社保缴纳、工时休假等,避免劳动用工风险;有效性方面,评估管理制度是否落地、招聘培训是否满足需求、薪酬绩效是否激励到位、员工关系是否和谐,确保人力资源管理能支撑公司战略目标实现,还需关注风险隐患,如制度漏洞、流程不规范、员工满意度低等问题,提前制定整改措施。
问题2:如何确保自查报告中发现的问题得到有效整改?
解答:确保问题有效整改需建立“责任到人、时限明确、跟踪闭环”的管理机制,明确每个问题的整改责任部门、责任人和具体完成时限,避免责任推诿;制定可落地的整改措施,避免“口号式”整改,如“修订制度”需明确修订内容、审核流程、发布时间;建立整改跟踪机制,人力资源部每周检查整改进度,对未按时完成的部门进行通报;开展整改效果评估,通过复查、员工反馈、数据对比等方式验证整改成效,确保问题真正解决而非表面整改,将整改情况纳入部门绩效考核,强化各部门对整改工作的重视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