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自治区人力资源是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规模、结构与质量直接影响着宁夏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的进程,近年来,宁夏立足区情,通过政策引导、技能提升、服务优化等多措并举,人力资源开发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结构性挑战。
从人口规模与结构看,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宁夏常住人口约720万人,其中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占比约65%,人口总量虽不大,但民族构成多元,回族人口占比超1/3,形成了多民族文化交融的人力资源特色,城镇化率持续提升,2022年已达64.97%,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趋势明显,为第二、三产业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支撑,但同时也面临人口老龄化加速(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人才外流压力,高端人才、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
在就业与劳动力资源配置方面,宁夏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从2012年的40.8:24.3:34.9调整为2022年的30.5:23.1:46.4,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现代服务业、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领域就业岗位增长较快,政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通过开展“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推进行动”等,2023年城镇新增就业8.2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但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部分传统产业劳动力过剩与新兴产业技能人才短缺并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性不足,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覆盖有待加强。
为提升人力资源质量,宁夏持续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实施“技能宁夏”行动,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2023年开展补贴性培训超30万人次,涉及电工、焊工、农业技术等多个领域,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等高校与本地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培养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引进方面,出台“塞上英才”计划、人才“18条”等政策,对高层次人才给予安家补贴、科研经费支持,但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对顶尖人才的吸引力仍显不足,本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匹配度需进一步提升。
为更直观展示宁夏人力资源关键指标,以下是部分核心数据对比:
指标 | 2020年 | 2022年 | 变化趋势 |
---|---|---|---|
常住人口(万人) | 1 | 0 | 增长5.8% |
城镇化率(%) | 3 | 97 | 提升4.67个百分点 |
第三产业就业占比(%) | 5 | 4 | 提升2.9个百分点 |
技能人才总量(万人) | 5 | 2 | 增长17.0% |
宁夏需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开发策略:通过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如葡萄酒、枸杞、清洁能源)创造高质量就业岗位,吸引人才回流;加强数字技能、绿色技能培训,适应产业转型需求,同时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FAQs
问:宁夏在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方面有哪些具体政策?
答:宁夏实施“塞上英才”计划,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最高500万元安家补贴、300万元科研经费;对博士研究生给予30-50万元安家补贴,硕士研究生给予10-20万元;建立人才“绿色通道”,解决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健等问题,并建设人才公寓,提供住房保障,企业引进的博士、硕士可享受个人所得税返还政策,鼓励企业柔性引进人才。
问: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宁夏有哪些培训和服务支持?
答:宁夏开展“春潮行动”“乡村工匠”等专项培训,针对农村劳动力免费提供电工、家政、电商等技能培训,培训期间给予生活费补贴;建立“县乡村”三级就业服务体系,通过劳务协作组织向区外企业定向输出劳动力,区内发展特色产业吸纳就业,如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闽宁镇劳务移民产业园等;对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给予交通补贴,并跟踪服务保障合法权益,稳定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