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人力资源部始终围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服务人才、促进就业、优化环境”为核心职能,通过政策创新、服务升级、数字赋能等举措,为宁海高质量发展注入人力资源新动能,作为连接政府、企业与劳动者的桥梁,部门聚焦人才引育留用、就业创业服务、劳动关系构建等重点领域,持续提升服务质效,助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中等城市。
在人才引育方面,宁海人力资源部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构建“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全链条政策体系,针对高层次人才,推出“宁海英才计划”,对带技术、带项目来创业的团队给予最高500万元创业扶持,对引进的A-D类人才分别提供100万元、80万元、50万元、30万元安家补贴;围绕主导产业如模具、文具、汽车零部件等,定向开展“技能人才专项培养”,联合县内重点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实训基地,年培训技能人才超5000人次,其中高级工以上占比达35%,优化人才生态,建成“人才服务中心”“青年人才驿站”,提供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一站式”服务,累计解决人才住房保障2000余套,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就业创业服务是保障民生的重要抓手,部门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实施“就业护航”行动:全年举办“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等活动30余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2万个,达成就业意向4000余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00余个,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一对一”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针对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服务,全年发放贷款超2000万元,带动就业1500余人,推进“互联网+就业服务”,上线“宁海就业通”小程序,实现岗位匹配、政策查询、补贴申领等功能“掌上办”,累计服务群众超5万人次。
劳动关系构建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宁海人力资源部以“和谐劳动关系创建”为主线,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开展“春暖农民工”“欠薪专项治理”等行动,全年检查用人单位500余家,督促补发工资200余万元;完善“预防-调解-仲裁-诉讼”多元化解机制,建立县、乡、企三级劳动争议调解网络,调解成功率达92%,仲裁结案率98%;推动企业落实劳动合同制度,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8%以上,培育“和谐劳动关系示范企业”20家,营造“企业与职工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为提升服务效能,部门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建成“宁海人社大数据平台”,整合就业、社保、人才等数据,实现政策精准推送、风险智能预警,通过数据分析自动识别符合社保补贴条件的困难人员,主动上门服务;对企业用工需求实时监测,提前预警“用工荒”风险,助力企业稳岗扩产。
宁海县重点人才政策一览表
政策名称 | 适用对象 | 补贴标准/内容 | 申报流程 |
---|---|---|---|
高层次人才安家补贴 | A-D类人才 | 100万-30万元 | 个人申请→单位推荐→部门审核→公示拨付 |
技能人才专项培养 | 企业职工、职业院校学生 | 培训补贴最高5000元/人 | 机构申报→人社局备案→培训后考核拨付 |
创业担保贷款 | 小微企业、个体创业者 | 最高50万元,财政贴息3年 | 线上申请→银行审核→人社局担保放款 |
相关问答FAQs
Q1:高校毕业生在宁海就业可享受哪些扶持政策?
A:高校毕业生在宁海就业可享受多重扶持:一是就业见习补贴,参加见习的毕业生每月可获得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生活补贴,见习单位还可享受见习补贴;二是创业补贴,首次创业且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给予1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三是住房补贴,全日制本科毕业生可申请每月600元、最长3年的租房补贴,或入住人才公寓;四是生活补贴,企业新引进的硕士、本科毕业生,分别给予每年2万元、1万元生活补贴,连续发放3年。
Q2:遇到劳动争议时,如何申请调解?
A:劳动争议调解可通过以下渠道申请:一是线上申请,登录“浙里办”APP搜索“宁海劳动争议调解”,填写申请信息并上传证据材料;二是线下申请,前往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或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提交书面申请,填写《劳动争议调解申请书》,并提供身份证、劳动合同、工资流水等证据,调解机构将在收到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组织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可申请司法确认赋予法律效力;调解不成的,可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