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人力资源部门作为城市人才战略的核心执行者与民生服务的重要窗口,始终以“人才强市”为引领,聚焦经济发展、民生保障与社会稳定,构建了覆盖全人群、全流程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其职能不仅涵盖政策制定、人才引进、就业促进、劳动关系协调等传统领域,更在数字化改革、产业协同、精准服务等方面持续创新,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撑。
在职能定位上,深圳人力资源部门承担着“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全链条职责,通过制定实施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政策,面向全球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孔雀计划”累计引进海内外院士、国家杰青等顶尖人才超千人,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注入核心动力;针对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开展就业创业服务,2023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16.8万人次,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5%以下的较低水平,通过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推动“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大工程,全年开展补贴性培训超50万人次,助力劳动者适应产业升级需求。
围绕重点工作领域,深圳人力资源部门形成了多维度推进格局,在高层次人才服务方面,建立“一站式”服务平台,简化落户、住房、子女入学等流程,实现“秒批”“不见面审批”;在就业促进方面,打造“春暖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品牌活动,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超2000场,提供岗位信息超300万条;在劳动关系领域,推进“智慧仲裁”建设,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保持在95%以上,构建“预防-调解-仲裁-诉讼”多元化解机制,以下为重点工作领域具体措施与成效概览:
工作领域 | 具体措施 | 实施成效 |
---|---|---|
高层次人才引进 | 实施“孔雀计划”“鹏城英才计划”,放宽落户限制,提供住房补贴、科研经费支持 | 累计引进各类人才超600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1.8万人,人才总量居全国第三 |
职业技能提升 | 推行“校企合作”“工学一体”,建立200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发放培训补贴超2亿元 | 全技能人才总量突破400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达35%,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 |
重点群体就业服务 | 针对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创业补贴”“基层岗位锻炼”,对失业人员开展“一对一”帮扶 |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68%,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
劳动关系和谐构建 | 推广“互联网+调解”平台,建立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档案,开展“无欠薪项目部”创建 | 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调解成功率提升至88%,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8%以上 |
在服务模式创新上,深圳人力资源部门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打造“智慧人社”体系,依托“i深圳”平台整合就业服务、社保查询、人才认定等200余项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指尖办”;运用大数据分析人才流动趋势,为产业布局提供决策支持,例如针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20+8”产业集群,发布紧缺人才目录,引导人才精准匹配;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集聚猎头公司、劳务派遣机构等500余家,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人力资源服务生态。
当前,深圳人力资源部门也面临人口结构变化、产业升级加速、技术变革冲击等挑战,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劳动力供给结构需进一步优化;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对复合型人才需求激增,人才培养体系需加快迭代,深圳将持续深化人力资源领域改革,探索“人才+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模式,完善跨境人才流动机制,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高地提供更强动力。
FAQs
-
问:深圳人力资源部门如何帮助应届生解决就业难题?
答:针对应届生,深圳推出“毕业生就业创业补贴”,符合条件的可获每人3000元补贴;开展“校园招聘直通车”,组织名企进校园提供岗位超10万个;设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提供3-12个月见习机会,给予见习补贴;开通“毕业生就业服务热线”,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等“一对一”帮扶,助力毕业生从校园到职场平稳过渡。 -
问:企业在深圳办理人力资源业务有哪些数字化便捷渠道?
答:企业可通过“广东政务服务网”或“i深圳”APP办理社保增减员、劳动用工备案、人才引进申请等业务;使用“智慧人社”平台在线申报培训补贴、稳岗返还,实现“秒批秒到账”;通过“深圳人社”微信公众号查询政策法规、办事指南,还可预约线下窗口服务,减少排队时间,部分重点企业还可享受“企业服务专员”一对一指导,全程协助解决人力资源业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