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事业单位社保改革政策中关于缴费与待遇的新规定有哪些?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事业单位 正文

2016年,我国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作为2014年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实施后的第二年,这一年既是告别“双轨制”的关键过渡期,也是制度落地见效的重要实践年,事业单位社保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建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实现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促进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

2016社保事业单位

改革背景与制度核心

长期以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金由财政统一发放,而企业职工则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形成了典型的“双轨制”,导致两者在养老金水平、待遇调整机制等方面存在显著差距,2014年改革启动,明确从2014年10月1日起,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除公务员法管理外的编制内工作人员)统一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同步建立职业年金,标志着“双轨制”的终结,2016年,作为改革后的第二个完整年度,各地事业单位社保政策进入全面落地阶段,重点聚焦制度衔接、待遇核定与基金可持续性等问题。

制度核心可概括为“统账结合、责任共担、待遇联动”:

  1. 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结合:单位缴费进入社会统筹基金,用于当期养老金支付;个人缴费(工资的8%)计入个人账户,退休后按月发放。
  2. 责任共担机制:单位缴费比例(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20%,具体比例由省级政府确定)、个人缴费比例(8%)共同构成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财政兜底确保改革过渡期待遇平稳衔接。
  3. 职业年金强制建立:单位按8%、个人按4%缴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退休后按月发放,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保障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待遇水平。

2016年事业单位社保政策关键内容

(一)缴费基数与比例

2016年,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准,下限为平均工资的60%,上限为300%,个人缴费基数按本人上年度工资收入确定(含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等),以某省为例,假设2015年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5000元,则单位缴费基数下限为3000元,上限为15000元,单位按20%缴纳(月缴600-3000元),个人按8%缴纳(月缴240-1200元),职业年金单位8%、个人4%同步缴纳。

(二)养老金计发办法

改革后,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由三部分组成: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仅限“中人”,即2014年10月1日前参加工作、之后退休的人员)。

2016社保事业单位

  • 基础养老金=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缴费指数=本人缴费基数÷当地平均工资,指数越高待遇越好)。
  •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60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39)。
  • 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过渡系数(通常为1%-1.3%,各省自定)。

(三)“中人”过渡期政策

2016年仍处于“10年过渡期”(2014年10月1日-2024年9月30日)内,对“中人”实行“新老办法对比、保低限高”:若新办法(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计算结果高于老办法(原退休费标准),高出部分分年度按比例发放(2016年发放超出部分的10%),逐步过渡到100%,确保待遇不降低。

2016年改革实施进展与成效

(一)制度覆盖面显著扩大

截至2016年底,全国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除部分偏远地区和特殊群体外,实现了应保尽保,职业年金同步建立,单位与个人缴费率稳定在12%,为补充养老保险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基金运行总体平稳

2016年,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含财政补贴)较2015年增长12%,基金累计结余可支付18个月以上,抗风险能力较强,财政对“中人”待遇补差资金投入约800亿元,确保过渡期待遇衔接顺畅。

(三)待遇差距逐步缩小

通过建立“缴费与待遇挂钩”机制,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水平与缴费年限、缴费指数直接关联,打破了“按级别吃大锅饭”的传统模式,2016年,事业单位新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较改革前(2014年)增长约8%,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较2014年缩小5个百分点。

2016社保事业单位

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尽管2016年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 地区间政策差异:各省过渡性养老金计算系数、缴费基数上下限标准不一,导致跨地区流动人员社保转移接续复杂。
  2. “中人”待遇核定延迟:由于视同缴费年限认定、老办法标准核算等工作量大,部分地区“中人”养老金发放延迟至2017年,引发部分人员焦虑。
  3. 财政压力持续存在:过渡期内财政需承担待遇补差责任,部分地区财政补贴占基金总收入比例超过30%,长期可持续性面临考验。

2016年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与比例参考表(以某省为例)

项目 内容说明
缴费基数下限 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如5000元×60%=3000元)
缴费基数上限 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如5000元×300%=15000元)
单位缴费比例 20%(按缴费基数×20%计算,如3000元×20%=600元/月)
个人缴费比例 8%(按本人缴费基数×8%计算,如工资4000元×8%=320元/月)
职业年金单位缴费比例 8%(按缴费基数×8%计算)
职业年金个人缴费比例 4%(按本人缴费基数×4%计算)
个人账户记账利率 年利率8.31%(2016年人社部公布的事业单位职业年金记账利率)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2016年事业单位“中人”养老金如何计算?新老办法对比时,超出部分如何发放?
解答:“中人”养老金计算分三步:第一步用新办法(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计算待遇;第二步用老办法(按2014年9月工资标准×工龄比例计算)计算待遇;第三步对比新老办法,若新办法更高,则2016年发放超出部分的10%(2017年20%,依此类推至2024年100%),若老办法更高则按老办法发放,新办法计算养老金6000元,老办法5000元,超出1000元,2016年实际发放5000+1000×10%=5100元。

问题2:事业单位社保改革后,个人账户养老金是否可以提前支取?如果辞职到企业工作,社保关系如何转移?
解答:根据2016年政策,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只能退休后按月支取,未达到退休年龄死亡的,个人账户储存额可继承;若辞职到企业工作,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可转移接续,个人账户储存额全部转移,缴费年限累计计算;职业年金个人部分可转移,单位部分需根据单位规定处理,若原单位同意转移,可随同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一并转至企业年金账户。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石狮事业单位时间
« 上一篇 09-21
事业单位编制内外,待遇和发展究竟有何不同?
下一篇 » 09-21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作者信息

热门文章

1
系统获取,无需修改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