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人力资源保障局作为新民市人民政府的重要组成部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服务、劳动关系等核心职能,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撑。
在就业创业服务方面,该局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构建“政策扶持+技能培训+岗位对接”全链条服务体系,2023年,累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36场,提供岗位1.2万个,帮助3200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开展电工、焊工、家政服务等职业技能培训28期,培训学员1500人次,落实培训补贴180万元;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场地支持、创业担保贷款等服务,全年扶持创业项目85个,带动就业420人,建立“15分钟就业服务圈”,在乡镇(街道)设立就业服务站,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等“一站式”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社会保障工作稳步推进,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经办服务体系,截至2023年底,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2%,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较上年增长5%、7%,优化社保经办流程,推行“网上办”“掌上办”,实现社保参保登记、待遇申领等23项业务“不见面办理”,全年线上办理业务占比达85%;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残疾人提供“上门代办”服务,累计服务特殊群体200余人次,严格落实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全年发放养老金、失业金等各项社保待遇超6亿元,保障了参保群众的基本生活。
人才服务方面,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围绕全市产业发展需求,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出台《新民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对符合条件的人才给予安家补贴、科研经费等支持,2023年引进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46名;开展“名师带徒”“技能大师工作室”创建活动,评选市级技能大师10个,培养高技能人才320人;搭建校企对接平台,组织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订单式”培养,签订合作协议15份,定向培养技术工人500余人,有效缓解了企业用工难题。
劳动关系治理持续加强,构建“预防为主、调解为主、基层为主”的工作格局,全年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活动12场,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受理劳动保障监察投诉举报230件,立案查处45件,为劳动者追回工资320万元;建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联动机制,调解成功率达92%,有效维护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2023年新民市重点群体就业服务统计表 | 群体类型 | 服务人数(人) | 政策落实情况(万元) | |----------------|----------------|----------------------| | 高校毕业生 | 850 | 创业补贴120 | | 农民工 | 1200 | 技能补贴85 | | 就业困难人员 | 1150 | 公益性岗位补贴180 | | 失业人员 | 3200 | 再就业补贴95 |
相关问答FAQs:
问:如何办理就业创业登记?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答:办理就业创业登记可前往户籍地或常住地乡镇(街道)就业服务站,或通过“辽宁人社”APP线上办理,所需材料: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近期免冠照片2张(线上办理需电子版);属于就业困难人员的,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低保证、残疾证等),办理流程:提交材料→审核→登记建档→发放《就业创业登记证》,全程免费。
问: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如何办理?需要多长时间? 答:养老保险关系跨省转移可通过“掌上12333”APP或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办理,线上流程:登录APP→选择“服务”→“养老保险关系转移申请”→填写信息→提交申请,线下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办理时限:一般情况下,转移手续将在45个工作日内办结,可通过APP查询办理进度,转移资金包括个人账户储存额及部分单位缴费,确保参保权益连续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