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县人力资源是支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其总量、结构与质量直接关系到产业升级、乡村振兴和民生改善成效,近年来,民乐县立足“河西走廊重要节点城市”和“全省特色农业大县”定位,在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但也面临诸多现实挑战。
从总量与结构来看,民乐县常住人口约24.3万人,其中劳动力资源约14.1万人,占总人口的58%,年龄结构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特征:18-45岁青壮年劳动力占比55%,46-60岁中年劳动力占比35%,60岁以上占比10%,劳动力资源整体较为充足,但老龄化趋势逐步显现,学历层次方面,全县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比60%,高中学历占比28%,大专及以上学历仅占12%,技能型人才占比不足15%,以传统经验型劳动力为主,就业分布上,第一产业(高原夏菜、食用菌、特色种植等)吸纳劳动力6.3万人,占比44.7%;第二产业(智能制造、农产品加工等)吸纳2.8万人,占比19.9%;第三产业(文旅、商贸、物流等)吸纳5万人,占比35.4%,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逐步优化,但农业劳动力仍占主导。
民乐县人力资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人才外流现象突出,每年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率不足30%,青壮年劳动力年均外出务工超1万人,导致“用工难”与“就业难”并存;二是技能与产业需求脱节,传统农业劳动力占比高,现代种植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文旅运营等领域技能人才缺口大,企业“招工难”与劳动者“就业难”结构性矛盾明显;三是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分散,就业信息不对称,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功能较弱,难以满足劳动者多元化需求。
为破解上述问题,民乐县近年来多措并举推动人力资源高质量发展:聚焦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实施“技能兴县”行动,整合人社、农业农村、职教中心等资源,开展订单式培训,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电商从业者、旅游服务员等超5000人次;优化人才引留政策,设立200万元人才发展基金,对返乡创业大学生、技能人才给予最高10万元创业补贴,建设300套人才公寓,完善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配套服务,2023年返乡创业人数同比增长18%,通过搭建“线上+线下”就业服务平台,发布岗位信息1.2万条,促成就业3800人,人力资源市场配置效率持续提升。
民乐县人力资源结构分布表 | 指标类别 | 具体分布 | 占比(%) | |------------------|------------------------|------------| | 年龄结构 | 18-35岁 | 30 | | | 36-45岁 | 25 | | | 46-60岁 | 35 | | | 60岁以上 | 10 | | 学历层次 | 初中及以下 | 60 | | | 高中/中专 | 28 | | | 大专及以上 | 12 | | 产业就业分布 | 第一产业(农业) | 44.7 | | | 第二产业(工业) | 19.9 | | | 第三产业(服务业) | 35.4 | | 技能人才占比 | 持证技能人才 | 14.5 |
相关问答FAQs
-
问:民乐县如何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
答:民乐县通过“政策激励+平台搭建+服务保障”三措并举吸引返乡人员:一是落实创业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对返乡创业项目给予最高10万元资金扶持;二是建设返乡创业园,提供免费办公场地、创业指导,2023年孵化创业实体120家;三是开展“春风行动”等专场招聘会,对接县内企业提供岗位3000余个,实现“家门口就业”。 -
问:针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民乐县有哪些应对措施?
答:民乐县重点推进“三个一批”: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推广机械化耕作,降低劳动强度;培训一批青年农民,实施“新农人培育计划”,年培训青年农民800人次;引进一批农业科技人才,与高校合作建立专家工作站,指导现代农业发展,有效缓解“谁来种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