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州县人力资源是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其结构、质量与配置效率直接关系到县域产业升级与民生改善,作为山西省晋城市下辖的农业大县和工业强县,泽州县人力资源呈现出总量充足、结构多元但转型压力并存的特点,近年来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调节,正逐步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型。
从总量与结构来看,泽州县常住人口约50万人,其中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约65%,人力资源规模在晋城市各县区中位居前列,产业结构上,传统农业、煤炭化工、装备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吸纳大量劳动力,而新兴服务业、现代农业、新能源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占比逐年提升,根据县域就业统计数据,2022年泽州县三次产业就业人口比例约为25:40:35,与2015年的35:45:20相比,第三产业就业吸纳能力显著增强,反映出劳动力正逐步从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但值得注意的是,全县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比约52%,高中学历占比30%,大专及以上学历仅占18%,技能人才总量不足6%,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比不足1.5%,人才结构与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的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缺口明显。
在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方面,泽州县近年来实施了一系列积极举措,一是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依托县职业中学、乡镇就业培训中心等平台,围绕煤炭深加工、特色种植养殖、电子商务等领域开展“订单式”培训,年均培训劳动力超1.2万人次,有效提升了劳动者就业能力,二是优化人才引进政策,出台《泽州县人才引进与培养实施办法》,对重点产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给予安家补贴、子女入学优惠等支持,2022年累计引进硕士以上人才32名,签约校企合作项目8个,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三是搭建就业服务平台,通过“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等活动,年均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000余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万人次,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效率不断提高。
泽州县人力资源仍面临多重挑战,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18.5%,劳动力供给总量呈下降态势;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用不好”的问题突出,县域产业基础薄弱、公共服务配套不足导致高端人才向周边城市流失,本地培养的技术人才也常因薪酬待遇、职业发展空间等问题选择外出就业,传统产业劳动力技能单一,难以适应新兴产业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结构性失业风险不容忽视。
泽州县需从三方面发力提升人力资源竞争力:一是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院校与本地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开设与产业需求对接的专业,定向培养技能人才;二是完善人才生态,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建设人才公寓、优化子女教育医疗资源,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三是推动数字赋能,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人力资源信息库,精准匹配劳动力供需,同时鼓励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通过“机器换人”倒逼劳动力技能升级,实现人力资源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以下是泽州县人力资源相关问答FAQs:
Q1:泽州县在吸引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方面有哪些具体政策?
A1:泽州县针对高校毕业生推出“就业创业补贴+岗位对接+服务保障”组合政策,一是给予生活补贴,全日制本科毕业生返乡就业可享受每月800元生活补贴(连续发放3年),硕士及以上每月1500元(连续5年);二是提供创业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可申请最高2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并给予50%的场地租赁补贴;三是组织“带编入企”招聘,每年拿出部分事业单位岗位面向本地籍高校毕业生定向招录,同时联合县内重点企业举办专场招聘会,提供技术管理、行政文员等岗位1000余个,并为毕业生提供免费就业指导、档案托管等“一站式”服务。
Q2:泽州县如何解决农村劳动力技能单一导致的就业难问题?
A2:泽州县聚焦农村劳动力技能提升,实施“精准培训+就业帮扶”工程,一是建立“培训需求清单”,由乡镇摸排劳动力技能短板和就业意向,县人社局对接企业开发“菜单式”培训课程,如电商直播、农机维修、家政服务等,年均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超5000人次;二是推行“培训+就业”模式,与县内农业合作社、扶贫车间合作,培训合格后直接推荐上岗,2022年通过培训实现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3000余人;三是设立“技能提升补贴”,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的农村劳动力,给予1000-3000元不等补贴,鼓励劳动力主动提升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