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宁县人力资源服务促进就业的具体措施、成效与挑战如何?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3 分钟
位置: 首页 人力资源 正文

中宁县人力资源作为支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其规模、结构、素质与配置效率直接关系到产业升级、乡村振兴及民生改善的成效,地处宁夏黄河上游的中宁县,依托独特的农业资源(如枸杞、硒砂瓜)和新兴工业基础(如冶金、光伏),形成了以“特色农业+优势工业+现代服务”为特征的产业结构,这也对人力资源开发提出了多元化需求,近年来,中宁县围绕“稳就业、强技能、引人才”主线,通过政策引导、市场驱动、服务优化,逐步构建起与产业适配的人力资源支撑体系,但仍面临技能供需错配、人才外流、老龄化加剧等挑战,需系统性施策破解瓶颈。

中宁县人力资源

中宁县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一)总量与结构特征

截至2023年,中宁县常住人口约32万人,其中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占比约62%,总量约19.8万人,劳动力资源相对充足,从结构看呈现“三多三少”特点:一是农业劳动力多,非农产业少,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比约46%,仍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二是低技能劳动力多,高技能人才少,全县技能劳动者仅占劳动力总量的28%,其中高技能人才占比不足6%;三是中老年劳动力多,青年劳动力少,35岁以下劳动力占比约32%,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供给增速放缓。

(二)产业分布与素质匹配

人力资源产业分布与县域经济结构高度相关,第一产业以枸杞、硒砂瓜种植为核心,从业人员多为中老年农民,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占比75%),缺乏标准化生产、电商销售等现代化技能;第二产业以冶金(如宁夏钢铁集团)、光伏(如中宁光伏产业园)为支柱,技术工人缺口约2000人,尤其是数控操作、设备维护等岗位“招工难”问题突出;第三产业以物流、电商、文旅为主,从业人员约3.2万人,但电商运营、乡村旅游策划等复合型人才不足,制约产业升级。

(三)政策服务与就业成效

中宁县通过“就业优先”政策强化人力资源服务,2023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万人次,覆盖电工、焊工、枸杞种植等20余个工种,城镇新增就业68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3万人次,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建成县级人力资源市场3个、乡镇服务站12个,年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50余场,初步形成“招聘-培训-就业-维权”一体化服务体系。

中宁县人力资源结构现状(2023年)
| 类别 | 占比 | 核心特征 |
|--------------|--------|------------------------------|
| 年龄结构 | | |
| 16-35岁 | 32% | 以高校毕业生、新成长劳动力为主,外流倾向明显 |
| 36-50岁 | 48% | 产业工人、农业劳动力主体,技能转化意愿较强 |
| 51岁以上 | 20% | 多从事农业或灵活就业,社保参保率低 |
| 学历结构 | | |
| 初中及以下 | 58% | 农业劳动力占比超80% |
| 高中/中专 | 32% | 企业基层员工、服务业从业者主体 |
| 大专及以上 | 10% | 技术管理人才、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为主 |
| 产业分布 | | |
| 第一产业 | 46% | 枸杞、硒砂瓜种植,季节性用工波动大 |
| 第二产业 | 30% | 冶金、光伏,技术工人缺口突出 |
| 第三产业 | 24% | 电商、物流,复合型人才不足 |

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技能供需矛盾突出,产业升级受阻

随着枸杞精加工、光伏组件制造等新兴产业崛起,企业对“技能+学历”型复合人才需求激增,但现有劳动力中70%未接受过系统职业技能培训,导致“企业招不到人,劳动者找不着岗”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县内某光伏企业招聘30名设备运维工程师,仅收到8份符合条件的简历,需从银川、吴忠等地引进。

中宁县人力资源

(二)人才外流严重,本地培养能力不足

中宁县作为县域经济体,薪资水平(平均月薪约4500元)、发展空间与银川等城市差距较大,每年高校毕业生外流率超35%,且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留存率不足50%,职业教育资源薄弱,县职业中学仅开设5个传统专业,年培养技能人才不足800人,难以满足产业需求。

(三)老龄化与劳动力供给压力叠加

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从2015年的65%降至2023年的62%,预计2030年将跌破60%,老龄化导致农业劳动力“后继无人”,全县枸杞种植户平均年龄达52岁,年轻人不愿从事农业,部分土地出现撂荒现象;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压力增大,制约劳动力跨区域流动。

(四)就业服务精准度不足,数字化水平滞后

基层就业服务平台仍以“线下登记、传统招聘”为主,缺乏对劳动力技能、就业意愿的动态数据库,难以实现“人岗精准匹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中,30%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短期务工、收入不稳定;线上招聘平台功能单一,企业岗位需求与劳动者技能标签无法智能匹配。

政策举措与未来方向

(一)强化技能培训,破解供需矛盾

实施“技能兴宁”专项行动,聚焦枸杞、光伏、冶金三大产业,建立“企业订单+政府补贴+机构培训”模式,年投入培训资金2000万元,定向培养技能人才,2024年计划开设枸杞电商运营、光伏设备检修等10个特色专业,与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共建“产业学院”,年培养技能人才1500人以上。

(二)优化人才政策,构建“引育留用”生态

出台《中宁县人才引进办法》,对硕士以上毕业生给予5万元安家补贴,对企业引进的高管和技术骨干提供人才公寓;设立1000万元人才发展基金,支持创新创业项目,实施“雁归中宁”计划,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台账,提供“一对一”职业指导,力争2025年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率提升至45%。

中宁县人力资源

(三)应对老龄化,开发“银发人力资源”

推广“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鼓励健康老人参与社区服务、农业技术指导,给予积分兑换服务;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二次培训”,引导50岁以上劳动力转向枸杞采摘、农产品初加工等轻体力岗位,2024年计划培训老年劳动力2000人次。

(四)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就业服务效能

建设“智慧就业”平台,整合劳动力技能信息、企业需求数据、岗位匹配算法,实现“线上求职-技能测评-精准推送-在线签约”全流程服务;在乡镇推广“就业服务驿站”,配备自助终端机,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政策咨询、技能报名“一站式”服务,2024年实现行政村就业服务覆盖率达100%。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中宁县当前人力资源面临的最突出矛盾是什么?如何应对?
解答:最突出矛盾是“产业升级需求与劳动力技能不匹配”的供需矛盾,枸杞深加工、光伏制造等新兴产业急需高技能人才,但本地劳动力中70%仅具备传统农业或简单工业技能;高校毕业生外流导致高素质人才供给不足,应对措施:一是实施“产业技能提升计划”,联合企业开展订单式培训,年培训3000人次;二是深化产教融合,与区内外职业院校共建实训基地,定向培养“技能+学历”型人才;三是优化人才激励政策,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推动“技高者多得”。

问题2:中宁县如何通过人力资源支撑乡村振兴战略?
解答:通过“培育本土人才+引进外部力量+创新服务模式”三措并举:一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年培训1000人,重点教授枸杞标准化种植、电商销售等技能,对取得职业证书的给予每人2000元补贴;二是引进“乡村振兴合伙人”,面向全国招募农业技术、文旅策划等领域人才,给予项目资金支持;三是创新“村企对接”机制,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吸纳本地劳动力,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弱劳力,2024年计划带动5000名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山东统计招聘信息网最新招聘何时开始报名?
« 上一篇 昨天
人力资源工作价值
下一篇 » 昨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作者信息

热门文章

1
系统获取,无需修改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