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辞职 和辞退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事业单位 正文

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员退出机制主要包括辞职与辞退两种形式,二者在性质、适用情形、流程及法律后果上存在显著差异,需明确区分以保障单位和职工双方的合法权益。

事业单位辞职 和辞退

辞职是事业单位职工主动提出解除聘用合同的行为,本质是个人职业选择权的行使,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职工辞职需满足一定条件:如提出解除聘用合同需书面告知单位,双方协商一致可解除;若职工在试用期内提出辞职,需提前3日通知单位;试用期满后,一般应提前30日书面通知单位,辞职的常见原因包括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调整、家庭因素、继续深造等,但需注意,若涉及涉密岗位或服务期未满(如定向培养、签订服务协议的),辞职可能受到限制,需承担相应违约责任,辞职流程通常包括提交申请、单位审核(重点审查是否符合辞职条件、有无未了结事务)、工作交接、人事部门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等手续,解除聘用合同后,职工原事业身份自然终止,不再享受事业单位在编人员待遇。

辞退则是事业单位依据法律法规或单位规章制度,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的行为,本质是单位行使管理权的方式,辞退的适用情形具有法定性,主要包括:年度考核不合格且不同意调整岗位,或连续两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旷工且无正当理由,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一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的;违反工作纪律或职业道德,造成不良后果且情节严重的;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或劳动教养的;以及其他符合单位规章制度规定的辞退情形,辞退流程需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单位需对职工的违规行为或考核结果进行调查核实,听取职工的陈述和申辩,经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书面通知职工解除聘用合同及理由,并将辞退决定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辞退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单位需确保事实清楚、依据充分、程序合法,否则可能引发劳动争议。

为更直观区分二者,可参考下表:

事业单位辞职 和辞退

对比维度 辞职 辞退
主体性质 职工主动提出 单位单方面决定
适用前提 个人意愿,符合协商或法定解除条件 职工存在法定过错或不符合岗位要求
流程重点 提前通知、协商一致、工作交接 调查核实、听取申辩、集体研究
法律后果 终止事业身份,可能涉及违约责任 解除合同,可能支付经济补偿或赔偿
个人影响 职业选择自由,但可能影响再就业 涉及诚信记录,需承担相应责任

在实际操作中,无论是辞职还是辞退,均需严格遵循《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保障职工的知情权、申辩权等合法权益,单位应规范人事管理制度,明确辞职和辞退的具体情形及流程,避免因程序不当引发纠纷;职工则需充分了解自身权利义务,理性行使辞职权利或应对辞退决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关问答FAQs

Q1:事业单位辞职后,原单位是否必须出具解除聘用合同证明?
A:是的,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聘用合同后,及时为职工出具解除或者终止聘用合同的证明,并在15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这是单位的法定义务,若单位拒绝出具,职工可向主管部门或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诉。

事业单位辞职 和辞退

Q2:事业单位职工被辞退后,是否有权获得经济补偿?
A:需根据辞退情形判断,若因职工非本人原因(如单位机构改革、岗位撤销等客观原因导致合同无法履行)被辞退,或单位依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如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服从另行安排工作的),单位应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标准按职工在单位工作年限,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若因职工严重违纪、违法等过错被辞退,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郑州创维人力资源公司
« 上一篇 今天
宁夏民生招聘信息网有哪些最新民生岗位信息?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作者信息

热门文章

1
系统获取,无需修改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