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市人力资源作为粤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规模、结构与配置效率直接影响区域产业升级与民生改善,近年来,信宜市立足“农业大市、工业强市、旅游旺市”的发展定位,人力资源工作聚焦“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四大环节,逐步形成与地方产业适配的人力资源发展体系。
从资源总量来看,信宜市常住人口约130万,其中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占比超60%,劳动力资源总量充足,根据信宜市统计局数据,2023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65%,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劳动力分布呈现“三二一”产业梯度特征,第一产业(农业及关联产业)吸纳就业约40%,以玉器加工、竹木制品、电子信息为主导的第二产业就业占比约30%,而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电商服务等第三产业就业占比提升至30%,反映出产业结构优化对就业结构的正向拉动。
在人力资源政策支持方面,信宜市出台《信宜市“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等系列文件,构建“1+N”政策体系,实施“信宜工匠”培育工程,2023年开展电工、焊工、电商运营等职业技能培训超5000人次,发放培训补贴800余万元;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推出“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基层服务项目岗位”等举措,全年发放创业贷款1200万元,带动就业3000余人,建成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1个、镇级就业服务站23个,形成“市-镇-村”三级就业服务网络,年均为企业提供用工对接服务超2万人次。
尽管人力资源基础扎实,信宜市仍面临结构性矛盾:一是技能错配,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中,高技能人才缺口达20%,如玉器雕刻、精密制造等领域熟练技工供不应求;区域分布不均,城区及周边镇街就业机会集中,北部山区劳动力外流现象突出;三是人才“引留难”,受限于城市能级与薪资水平,高层次人才引进后留存率不足60%,针对这些问题,信宜市正通过“校地合作”与“产业赋能”双轮驱动,与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等共建实训基地,定向培养本土化技能人才;同时依托“玉都”品牌与文旅资源,发展玉器电商、生态康养等特色产业,以产业集聚带动人才集聚。
信宜市人力资源发展将聚焦“数字化转型”与“乡村振兴”两大方向,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智慧就业”平台,实现岗位精准匹配;持续优化“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大工程,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技能人才队伍,为信宜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信宜市三次产业就业人口结构及占比(2023年) | 产业类别 | 就业人数(万人) | 占比(%) | 主要就业领域 | |----------------|------------------|-----------|----------------------------------| | 第一产业 | 26 | 40 | 水稻种植、林业、畜禽养殖 | | 第二产业 | 19.5 | 30 | 玉器加工、电子信息、竹木制品制造 | | 第三产业 | 19.5 | 30 | 电商物流、文化旅游、商贸零售 |
相关问答FAQs
Q1:信宜市目前哪些行业就业需求较大?
A:当前信宜市就业需求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一是制造业,尤其是玉器加工、电子元件组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年用工需求约8000人;三是电商服务业,随着直播带货、农村电商的兴起,主播、运营、仓储物流等岗位需求年增长超30%;三是文旅康养业,依托山水资源与温泉旅游,酒店管理、导游、康养护理等岗位缺口约2000人,农业领域的特色种植(如三华李、百香果)技术指导岗位需求也持续增加。
Q2:信宜市针对农民工群体有哪些就业帮扶措施?
A:信宜市针对农民工群体实施“精准帮扶+技能提升”双举措:一是开展“点对点”劳务输出,与珠三角企业建立合作,每年组织免费专车输送农民工返岗就业;二是依托镇村就业服务站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职业介绍、技能培训报名、劳动维权咨询等;三是实施“农民工返乡创业计划”,给予最高2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场地租金补贴等支持,鼓励农民工发展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等返乡创业项目,2023年累计帮扶1200余名农民工实现就地就近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