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卫生人力资源是支撑当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基础,作为革命老区,延安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始终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核心任务,经过多年努力,已初步形成一支规模逐步扩大、结构持续优化的卫生人才队伍,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从整体规模看,截至近年,延安市卫生技术人员总数已突破1.2万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达到6.2人,较十年前增长约35%,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约8人)相比仍有差距,队伍构成中,执业(助理)医师约4500人,注册护士约4800人,医护比约为1:1.07,逐步接近合理水平(1:2),但护理人员仍显不足,从学历结构看,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约38%,大专及以下占比62%,基层医疗机构中大专以下学历人员超过50%,高层次人才占比偏低,职称结构上,高级职称人员占比约12%,中级职称约35%,初级及以下占比53%,高级人才主要集中在市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高级职称人员不足5%,专业分布方面,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中医中药等领域人才基本覆盖,但儿科、精神科、康复科等专科人才严重短缺,部分偏远乡镇卫生院甚至缺乏全科医生。
延安卫生人力资源的城乡分布不均衡问题突出,市级医疗机构集中了全市60%以上的高级职称人才和70%的硕士以上学历人员,而农村地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仅为3.8人,不足城区的60%,部分偏远山区乡镇卫生院存在“一人多岗”、执业资格不符等现象,村医队伍老龄化严重,50岁以上村医占比超过60%,且年轻村医补充困难。
为破解难题,延安市近年来实施多项举措:一是加强本土化人才培养,通过“定向委培”“农村订单医学生免费培养”等项目,年均培养基层医疗人才200余人;二是完善激励机制,对基层在岗人员给予岗位津贴、职称评聘倾斜,并将服务年限与薪酬晋升挂钩;三是推进资源下沉,通过“医联体”“对口支援”等形式,每年选派市级医院专家下沉基层服务超3000人次;四是强化信息化支撑,建立远程医疗会诊平台,覆盖所有乡镇卫生院,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延安卫生人力资源的发展仍需在政策支持、资金投入、职业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优化人才结构,为健康延安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FAQs
Q1:延安卫生人力资源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A1:主要挑战包括:总量不足与结构性短缺并存(如专科人才、护理人员不足);城乡分布不均,基层人才“引不进、留不住”;高层次人才占比偏低,基层队伍学历和职称层次有待提升;职业发展通道狭窄,基层人员培训和晋升机会较少。
Q2:针对基层卫生人才短缺,延安有哪些具体措施?
A2:延安通过“定向培养+在职培训+待遇保障”多措并举:一是实施“乡村医生定向培养计划”,招录本地生源免费培养后回村服务;二是开展基层医务人员轮训,每年组织市级专家下乡授课、带教;三是提高基层人员薪酬待遇,落实乡镇卫生院绩效工资政策,对偏远地区岗位给予额外补贴;四是开通基层职称评聘“绿色通道”,放宽科研、论文要求,侧重服务实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