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是邯郸市的下辖县,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中原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作为农业大县和人口大县,人力资源是推动大名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其规模、结构、质量直接关系到县域产业升级、乡村振兴和民生改善的成效,近年来,大名县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围绕“人才强县”战略,在人力资源开发、就业服务、技能培训等方面持续发力,逐步形成了适应县域发展需求的人力资源支撑体系。
大名县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大名县总人口约110万,其中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约68万,占总人口的61.8%,劳动力资源相对充足,从人力资源结构来看,呈现“三多三少”特点:一是农业人口多,非农人口少,城镇化率约为4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大量劳动力仍依附于传统农业;二是低技能劳动力多,高技能人才少,全县技能劳动者占比约35%,其中高技能人才仅占技能劳动者的12%,难以满足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需求;三是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多,本地留存少,每年外出务工人员约20万,其中18-45岁青壮年占比超70%,导致本地部分产业面临“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
从产业分布看,大名县人力资源主要集中在传统农业(占比约45%)、劳动密集型工业(如纺织、食品加工,占比约30%)和低端服务业(占比约20%),而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人才缺口较大,以近年重点发展的“绿色食品加工”“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为例,企业对数控技术、智能制造、食品研发等技能人才的需求缺口达3000余人,制约了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为直观展示人力资源结构,以下表格列举了大名县劳动力人口的基本构成:
分类维度 | 细分群体 | 占比(%) | 主要特征 |
---|---|---|---|
年龄结构 | 18-35岁 | 35 | 以外出务工为主,技能培训参与度低 |
36-45岁 | 40 | 本地就业为主,多从事传统农业或个体经营 | |
46-59岁 | 25 | 务农为主,向非农产业转移意愿弱 | |
学历结构 | 初中及以下 | 58 | 缺乏系统技能,就业竞争力低 |
高中/中专 | 32 | 部分接受过基础技能培训,适应简单岗位 | |
大专及以上 | 10 | 主要集中在教育、医疗等体制内岗位 | |
技能水平 | 无技能 | 45 | 从事体力劳动,收入稳定性差 |
初级技能(1-3级) | 43 | 掌握简单操作技能,月薪3000-5000元 | |
中级及以上技能(4级以上) | 12 | 精通专业技术,月薪5000元以上,但数量不足 |
大名县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与实践
针对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大名县近年来出台多项政策,推动人力资源从“数量红利”向“质量红利”转变。
一是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依托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乡镇成人技校等平台,实施“订单式”培训,围绕纺织、食品加工、电子商务等重点产业,开设缝纫、烹饪、直播带货等实用课程,年均培训劳动力1.2万人次,2023年,还联合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培训农业技术人才800余人,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二是优化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县乡村三级就业服务网络”,每年举办“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专场招聘会,组织企业与劳动力对接,2023年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5万个,本地就业率达65%,针对返乡创业人员,推出“创业担保贷款+场地支持+政策补贴”组合拳,2023年发放创业贷款3200万元,带动就业4500人。
三是推进产教融合与人才引进,与河北工程大学、邯郸学院等高校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定向培养本地急需的技术人才,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住房补贴、子女入学等优惠,2023年成功引进博士以上人才12名,硕士56名,填补了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人才空白。
面临的挑战与优化方向
尽管取得一定成效,大名县人力资源开发仍面临三大挑战:一是培训与产业需求脱节,部分培训内容滞后于产业发展,导致“培训后仍难就业”;二是人才流失严重,受薪资待遇、发展空间等限制,本地培养的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就业率不足30%;三是农村劳动力老龄化,46岁以上劳动力占比达25%,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面临“谁来种地”的难题。
未来优化方向应聚焦三点:一是深化产教融合,根据企业需求动态调整培训课程,推广“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定向培养“本土化”技能人才;二是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提高基层技术岗位薪资待遇,设立“人才发展基金”,对突出贡献人才给予奖励;三是推动数字赋能人力资源,建立县域劳动力资源数据库,运用大数据分析就业趋势,实现“岗位-人才”精准匹配,同时开展“数字技能提升行动”,帮助农村劳动力适应智能化就业需求。
相关问答FAQs
Q1:大名县外出务工人员主要集中在哪些行业?返乡就业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A:大名县外出务工人员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如北京、石家庄的电子厂、纺织厂)、建筑业(如天津、济南的建筑工地)和服务业(如餐饮、物流),返乡就业的主要障碍包括:本地优质岗位不足、薪资水平低于外地(平均低20%-30%)、职业技能与新兴产业不匹配、以及子女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差距。
Q2:针对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低的问题,大名县有哪些针对性的培训措施?
A:针对农村劳动力,大名县实施“分类分层”培训:对青壮年劳动力,重点开展电商、家政、农机维修等技能培训,对接企业推荐就业;对中年劳动力,开展特色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农业技术培训,支持其发展庭院经济或合作社;对老年劳动力,提供简单的手工编织、养老护理等“轻体力”技能培训,增加收入来源,培训时间灵活安排“农闲时段”,并免费提供食宿和交通补贴,提高参与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