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人力资源与社会发展协同共进面临哪些关键挑战?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2 分钟
位置: 首页 人力资源 正文

常山县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源头,是浙皖赣四省交界的重要节点县,近年来依托生态优势与产业特色,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事业发展领域积极探索,形成了“人才赋能发展、民生托举幸福”的协同推进格局,作为衢州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山县以“人口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统筹人力资源配置与社会民生改善,为县域经济社会注入持久动力。

常山人力资源和社会

人力资源:夯实发展根基,激活人才引擎

常山县人力资源呈现“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素质提升”的特点,截至2023年底,全县常住人口33.2万人,其中劳动年龄人口19.8万人,占比59.6%,劳动力资源依然充足,在就业方面,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就业局势保持稳定,为推动人力资源与产业需求对接,常山县实施“技能常山”行动,年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5000人次,覆盖电工、家政服务、胡柚种植加工等重点领域,培养了一批“田秀才”“土专家”。

人才引进与培养成效显著,近年来,常山县出台“常山英才计划”,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最高50万元创业补贴、100万元购房补贴,并建设人才公寓300余套,2023年,全县新增省级以上人才项目12个,引进博士、硕士研究生35人,技能人才总量突破3万人,占从业人员的28%,深化产教融合,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合作,定向培养制造业、现代农业技能人才,实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

为优化就业服务,常山县构建“1+N”就业服务体系,建成县级人力资源市场8个、乡镇服务站15个,全年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45场,提供岗位2.3万个次,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开展“一对一”就业帮扶,2023年帮助120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就业帮扶率达100%。

表:常山县人力资源关键指标(2023年) | 指标名称 | 数值 | 同比增长 | |------------------|------------|----------| | 常住人口 | 33.2万人 | -0.3% | | 劳动年龄人口占比 | 59.6% | -0.5% | |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 1.2万人 | 2.8% | | 技能人才总量 | 3.1万人 | 8.7% | | 引进高层次人才 | 35人 | 16.7% |

社会事业:织密民生保障网,共享发展成果

常山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社会事业领域持续加大投入,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常山人力资源和社会

教育事业稳步提升,全县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100%,学前教育普惠率98%,建成标准化学校42所,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100%,为破解农村教育薄弱问题,实施“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优质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帮扶,2023年城乡教育质量差距缩小15%,职业教育聚焦产业需求,常山职业中专开设胡柚电商、智能制造等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98%以上。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县域内就诊率提升至9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率100%,建成县域医共体6个,实现“小病在基层、大病不出县”,公共卫生服务提质增效,为65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4.2万人次,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规范管理率达85%,县人民医院新院区、县中医院改扩建项目加快推进,新增医疗床位300张,医疗资源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社会保障织密扎牢,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5%,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9.2%,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1160元、960元,针对特殊群体,建立“物质+服务”救助模式,全年发放各类救助金3200万元,惠及困难群众1.2万人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成乡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5个、村级照料中心120个,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40张,医养结合覆盖率达70%。

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15分钟社区服务圈实现全覆盖,建成文化礼堂180个、城市书房8个,举办“常山胡柚文化节”“宋诗之河”文旅活动等群众文体活动200余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交通出行更加便捷,“四好农村路”总里程达1200公里,城乡公交一体化率达100%,群众出行满意度达96%。

表:常山县社会事业发展重点领域成效(2023年) | 领域 | 主要举措 | 成效 | |------------|-----------------------------------|-------------------------------| | 教育 | 城乡教育共同体、集团化办学 | 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提升至85% | | 医疗 | 县域医共体建设、基层医疗标准化 | 城乡医疗资源差距缩小20% | | 社会保障 | 全民参保计划、困难群体精准救助 | 累计救助困难群众1.2万人次 | | 公共服务 | 15分钟服务圈、文体设施全覆盖 | 群众文体活动参与率达65% |

常山人力资源和社会

互动与挑战:协同推进中的优化方向

人力资源与社会事业发展相辅相成、互为支撑,人力资源素质提升为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如技能人才支撑制造业升级,进而带动就业质量提升;优质的社会公共服务(教育、医疗、养老)成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关键因素,形成“人才-产业-民生”良性循环,当前,常山县仍面临人口老龄化加速(60岁以上人口占比22.3%)、技能型人才结构性短缺(制造业高级技工缺口800人)、城乡公共服务不均衡(农村医疗资源薄弱)等挑战,需进一步统筹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事业建设,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与民生福祉改善同频共振。

常山县将持续深化“人才强县”战略,聚焦胡柚、轴承、新材料等特色产业,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平台;推进公共服务数字化、均等化,建设“智慧人社”“健康常山”等应用场景,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让群众共享更优质的社会服务,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常山县针对高校毕业生有哪些就业创业扶持政策?
解答:常山县出台“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条”,包括:①创业补贴:毕业5年内高校毕业生在常山创业给予最高5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②住房补贴: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分别给予每月800元、1200元、2000元租房补贴,最高可享受3年;③实习见习补贴:高校毕业生到企业见习,给予每人每月1500元见习补贴,见习后留常就业的,再给予企业3000元/人就业奖励;④岗位推荐:每年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20场以上,提供优质岗位5000个次,并开通“就业服务直通车”提供“一对一”岗位匹配服务。

问题2:常山县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对人力资源的影响?
解答:针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常山县多措并举挖掘人力资源潜力:①实施“银龄人才”计划,返聘退休教师、医生、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组建“银发智库”,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提供技术指导;②发展“银发经济”,培育养老护理、健康管理、老年教育等新职业,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年均培训2000人次,缓解养老服务人才短缺;③完善老年教育体系,建成老年大学(学校)18所,开设智能手机、书法绘画等课程,提升老年人口素质,鼓励健康老年人参与社会公益服务;④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三孩生育配套支持,发放育儿补贴、扩大普惠托育服务,吸引年轻人口流入,优化人口年龄结构。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事业单位考试为何仅设选择题?是否科学合理?
« 上一篇 昨天
如何报名人力资源考试?详细流程步骤和条件有哪些?
下一篇 » 昨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作者信息

热门文章

1
系统获取,无需修改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