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区人力资源服务包含招聘、社保等哪些内容?如何申请政策支持?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4 分钟
位置: 首页 人力资源 正文

伊春区作为伊春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人力资源状况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当前,伊春正处于从传统林业经济向绿色经济、生态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人力资源的结构优化、能力提升与合理配置,对推动产业升级、实现“生态立市、产业兴市”战略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伊春区人力资源的基本现状、面临的挑战、政策支持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展开分析。

伊春区人力资源

伊春区人力资源现状

伊春区人力资源总量呈现“总量稳定、结构分化”的特点,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全区常住人口约20万人,其中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占比约58%,总量约11.6万人,从人力资源结构来看,年龄、学历、技能及行业分布均呈现出与区域经济转型相适应的特征,但也存在明显短板。

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加速、青壮年外流”的趋势,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2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35岁青年劳动力占比仅18%,且以本地高校毕业生和外出务工人员为主,常住人口中青壮年比例偏低。学历结构以基础学历为主,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比约40%,高中/中专学历占比35%,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25%,其中本科及以上仅占8%,高学历、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技能结构中,传统林业技能人才(如采伐、造林、木材加工)占比约30%,但多数面临技能老化问题;适应新兴产业(生态旅游、林下经济、数字经济)的技能人才占比不足20%,无技能或简单技能劳动力占比达50%,技能与产业需求脱节现象突出。行业分布上,传统林业(森林培育、木材加工)就业人员占比约28%,生态旅游、绿色食品加工、康养等新兴产业占比提升至35%,公共服务(教育、医疗、行政)占比约22%,其他行业(零售、物流等)占比15%,就业结构正逐步向绿色产业倾斜,但传统产业仍占较大比重。

为更直观展示,伊春区人力资源结构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伊春区人力资源

指标 分类 占比(%) 备注
年龄结构 20-35岁 18 青年劳动力外流严重
36-50岁 32 中坚力量,技能转型压力大
51-59岁 25 传统林业技能人才集中
60岁以上 25 老龄化程度高,劳动力供给不足
学历结构 初中及以下 40 基础教育占比大
高中/中专 35 职业教育衔接不足
大专 17 高职技能人才占比偏低
本科及以上 8 高层次人才稀缺
技能结构 传统林业技能 30 技能老化,需求下降
新兴产业技能 20 生态旅游、电商等领域人才不足
无技能/简单技能 50 转型期就业竞争力弱
行业分布 传统林业 28 从业人员逐年减少
生态旅游、绿色食品加工 35 新兴产业吸纳能力提升
公共服务 22 岗位稳定,吸纳能力有限

面临的主要挑战

伊春区人力资源发展在转型期面临多重挑战,集中体现在供给、结构、环境三个层面。
一是劳动力供给总量不足与结构性短缺并存,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加剧了“用工荒”,尤其在生态旅游旺季、林下产品加工期等时段,企业面临“招工难”问题;传统产业劳动力过剩与新兴产业人才短缺的矛盾突出,如林业碳汇、森林康养等新兴领域缺乏专业规划、运营人才,而传统采伐、加工技能人才却因产业收缩面临转岗困难。
二是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本地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仍以传统学科为主,生态旅游、数字经济、绿色食品加工等新兴产业的技能培训资源不足,培训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导致“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现象普遍,伊春区拥有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但既懂旅游管理又熟悉生态保护的双语导游、研学策划人才严重不足,制约了旅游产业品质提升。
三是人才吸引力不足与流失严重,受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薪资待遇偏低等因素影响,伊春区对高层次人才和青年劳动力的吸引力较弱,本地培养的高校毕业生、专业技术人才外流现象突出,每年约60%的本科毕业生选择到哈尔滨、大连等中心城市就业,导致“引才难、留才更难”的困境。
四是人力资源服务体系不完善,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功能单一,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服务覆盖面有限,尤其对林下经济从业者、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的服务存在盲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建设滞后,缺乏动态的劳动力供需监测机制,难以精准匹配企业用工需求与劳动者就业意向。

政策支持与发展举措

为破解人力资源发展难题,伊春区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聚焦“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全链条,推动人力资源与产业转型深度融合。
一是实施积极就业优先政策,通过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专项活动,建立“线上+线下”就业服务平台,2023年累计举办招聘会28场,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帮助2300余名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针对林下经济从业者,推出“创业担保贷款+技能培训”组合政策,全年发放创业贷款1200万元,培训林下种植、养殖能手800余人次,带动就业1500人。
二是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整合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和企业资源,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院校实施”的培训机制,重点开设生态旅游服务、林下产品电商直播、森林康养护理等特色课程,2023年开展技能培训3200人次,培训后就业率达75%;推动“订单式”培养,与伊春职业学院、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合作,开设“生态旅游班”“绿色食品加工班”,定向培养产业技能人才,实现“入学即入岗、毕业即就业”。
三是优化人才引进与激励政策,出台《伊春区“人才强区”行动计划(2023-2025年)》,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给予最高10万元安家补贴、5万元科研经费支持,建立人才公寓200套,解决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问题;实施“雁归伊春”计划,吸引本地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给予创业补贴、场地支持,2023年吸引120名大学生返乡创业,带动就业500余人。
四是推动产教融合与人力资源服务升级,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实训基地,如伊春区林业局与黑龙江林业技师学院合作建立“森林管护实训基地”,年培训技能人才500余人;建设区级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平台,实现岗位信息、培训资源、政策发布“一网通查”,2023年平台累计发布岗位信息1.2万条,服务求职者8000余人次。

未来发展方向

伊春区人力资源发展需紧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线,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着力构建“总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力资源支撑体系。
一是聚焦绿色产业,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围绕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碳汇经济、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推动人力资源向绿色产业集聚;支持传统林业技能人才转型,通过“转岗培训+岗位对接”,帮助其向生态管护、森林康养、林产品加工等领域转移。
二是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建立覆盖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重点加强青年劳动力、失业人员、林下经济从业者的技能培训,推广“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模式,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职业院校与新兴产业企业深度合作,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三是强化人才生态建设,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高薪资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加强宣传引导,弘扬“工匠精神”,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荣誉感;推动“数字赋能”人力资源,利用大数据分析劳动力供需趋势,实现精准引才、育才、用才。
四是健全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完善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功能,扩大服务覆盖面,为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者提供社保代理、权益维护等服务;建设一体化人力资源市场,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为区域经济转型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伊春区人力资源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伊春区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哪些支持政策?
解答:伊春区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包括提供创业担保贷款(最高20万元)、创业补贴(最高5000元),开展“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组织企业专场招聘会(每年不少于10场),优先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对返乡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给予3年场地租金减免,并安排创业导师提供“一对一”指导。

问题2:如何解决伊春区传统林业技能人才转型问题?
解答:通过“技能提升行动”开展转岗培训,重点培训生态管护、林下种植(如蓝莓、平菇)、旅游服务(如民宿管家、研学导师)等技能,培训期间给予生活补贴;对接生态旅游企业、林产品加工企业开发“转型岗位”,建立“培训—考核—上岗”直通机制,2023年已帮助1200余名传统林业技能人才实现转岗就业。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如何在足球数据招聘信息网高效获取最新足球数据行业的招聘求职信息?
« 上一篇 09-02
平度事业单位公示,具体录用人员名单及岗位结果何时正式公示?
下一篇 » 09-02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作者信息

热门文章

1
系统获取,无需修改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