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强县地处陕西省汉中市西南部,陕甘川三省交界处,是连接西南与西北的重要节点,素有“三千里汉江第一城”之称,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宁强县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人力资源结构、就业服务体系、人才引进政策等,正成为支撑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宁强人力资源现状与结构
宁强县总人口约34万,其中劳动力资源总量约20万,农村劳动力占比超60%,人力资源呈现“总量充足、结构多元、潜力较大”的特点,从产业结构看,劳动力分布逐步向二、三产业转移,第一产业(农业)就业占比从2015年的52%降至2023年的38%,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占比稳定在28%左右,第三产业(服务业、旅游业)提升至34%,反映出县域经济向服务业主导转型的趋势,从技能结构看,全县技能人才总量约5.2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仅12%,与发达地区存在一定差距,尤其在先进制造、电子商务、旅游服务等领域的技能人才供给不足,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瓶颈。
就业服务体系与政策支持
宁强县构建了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县就业服务中心统筹15个乡镇社保所、8个社区就业服务站,形成“县-乡-村”三级就业服务网络,针对农村劳动力,实施“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专项活动,年均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50余场,提供岗位1.2万个,促成就业4000余人;针对高校毕业生,推出“就业见习”“基层服务项目”,2023年开发见习岗位300个,落实见习补贴180万元;针对失业人员,开展“一对一”就业帮扶,通过技能培训、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帮助2000余人实现再就业。
在政策支持方面,宁强县落实中省市稳就业政策,2023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300万元,带动就业1200人;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可享受社保补贴、岗位补贴,最高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600元;设立200万元就业创业扶持资金,对返乡创业示范项目、技能大师工作室给予一次性奖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职业技能培训与人才开发
围绕县域特色产业和市场需求,宁强县实施“技能提升行动”,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机构联动”的培训体系,2023年,依托县职业高级中学、5家民办培训机构,开展茶叶加工、电子商务、康养护理等培训46期,培训学员3200人次,培训后就业率达85%,针对农村劳动力,开展“短平快”技能培训,如香菇种植、腊肉制作等非遗技艺传承,既促进就业,又保护地方特色文化。
在人才引进方面,宁强县出台《宁强县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对引进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分别给予30万元、10万元安家补贴,在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方面提供“绿色通道”;实施“雁归兴汉”计划,建立在外人才库,通过“乡情招商”“校友引才”等方式,2023年吸引320名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其中创办企业28家,带动就业800余人。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方向
当前,宁强人力资源开发仍面临劳动力外流压力大(年均外出务工约8万人)、技能人才供需错配、老龄化加剧(60岁以上人口占比18%)等问题,需从三方面发力:一是深化产教融合,与高职院校合作开设“订单班”,定向培养产业急需技能人才;二是推进“数字赋能”,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岗位匹配、培训报名“一网通办”;三是实施“银发人才”计划,返聘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缓解人才短缺压力。
宁强县人力资源基本情况表
指标名称 | 数值 | 占比/备注 |
---|---|---|
总人口 | 约34万人 | 常住人口约30万人 |
劳动力资源总量 | 约20万人 | 16-59岁年龄段 |
年外出务工人数 | 约8万人 | 主要流向长三角、珠三角 |
技能人才总量 | 约5.2万人 | 高技能人才占比12% |
第三产业就业占比 | 34% | 较2015年提升10个百分点 |
宁强县重点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及成效
培训项目 | 年培训人数 | 就业率 | 支撑产业 |
---|---|---|---|
电子商务运营 | 600人 | 90% | 农产品电商、直播带货 |
茶叶加工与品鉴 | 500人 | 88% | 宁强雀舌、汉中仙毫 |
康养护理 | 400人 | 92% | 养老服务、生态旅游 |
电工焊工 | 300人 | 85% | 建筑业、制造业 |
相关问答FAQs
Q1:宁强县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能享受哪些服务?
A:宁强县针对农村劳动力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一是免费职业介绍和岗位推荐,通过“宁强就业”微信公众号、乡镇社保所发布招聘信息;二是开展“点对点”输送,每年组织专车送工赴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务工;三是落实跨区域就业补贴,对省外务工人员给予每人每年500元交通补贴,对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给予2000元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
Q2:高校毕业生在宁强县创业有哪些支持政策?
A:高校毕业生在宁强县创业可享受多重支持:一是场地支持,入驻县创业孵化基地的,前3年免场地租金;二是资金扶持,可申请最高20万元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合伙创业的可申请最高200万元;三是补贴政策,首次创业的给予5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的,按每人10000元标准给予吸纳就业补贴;四是服务保障,提供创业培训、导师指导、政策咨询等“一条龙”服务,帮助降低创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