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作为长三角重要的制造业强市和县域经济标杆,近年来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下,人力资源体系建设呈现出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服务效能提升的鲜明特征,依托扎实的产业基础和优越的区位优势,江阴正逐步构建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人力资源服务生态,为区域竞争力提升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从人力资源规模与结构来看,江阴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截至2023年底,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45.6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突破8.5万人,包括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126人、省级以上专家230余人,产业人才方面,制造业人才占比达58%,涵盖机械纺织、高端装备、新材料等支柱产业,服务业人才占比提升至32%,数字经济、新能源等新兴领域人才年均增长超15%,在劳动力供给上,江阴常住人口超170万,劳动力人口占比达68%,其中技能劳动者总量28.3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达3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人才梯队既保留了传统产业的技术经验,也为新兴领域注入了创新活力。
政策支持体系是江阴人力资源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近年来,江阴先后出台《“暨阳英才计划”升级版实施细则》《江阴市产业人才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形成“引育留用”全链条支持机制,在人才引进方面,对顶尖人才给予最高5000万元综合资助,对博士、硕士分别提供30万元、15万元购房补贴;在培养领域,实施“技能人才梯次培养工程”,每年投入超2000万元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年培训技能人才超3万人次;在服务保障上,建成“人才服务综合体”,提供落户、住房、子女教育等“一站式”服务,2023年累计解决人才子女入学2100余人,建设人才公寓1.2万套,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推出“就业见习岗位扩容计划”,开发见习岗位5000余个,给予企业每人每月1200元见习补贴,2023年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达78%。
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市场化与公共服务协同发展,公共服务方面,全市建成12个镇街基层人力资源服务平台、86个村级服务站点,形成“15分钟就业服务圈”,2023年举办各类招聘会320场,提供岗位12.6万个,帮助3.8万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市场化服务方面,全市拥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86家,其中A级以上服务机构12家,年营业额超15亿元,业务涵盖招聘外包、人才测评、薪酬管理等全链条,近年来,江阴还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与产业深度融合,例如在高新区设立“制造业人才市场”,聚焦智能装备、集成电路等领域开展专场招聘;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20所高校共建“产学研用”基地,年转化技术成果120余项,培养定制化人才800余人。
尽管取得显著成效,江阴人力资源发展仍面临挑战:一是高层次人才吸引力不足,与苏南核心城市相比,科研平台、生活配套等存在差距;二是传统产业人才转型压力大,部分企业数字化技能人才缺口达30%;三是人力资源服务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高端猎头、管理咨询等机构数量偏少,对此,江阴正从三方面发力:一是推进“数字人力资源”建设,搭建“智慧人才云平台”,实现岗位匹配、政策申报等“一网通办”;二是深化产教融合,与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共建江阴校区,年培养技能人才5000人;三是优化人才生态,规划建设国际人才社区,引入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江阴将依托“宁锡常接合区”“沿江科创带”等机遇,进一步强化人力资源对产业升级的支撑作用,推动人才数量持续扩大、质量显著提升,为建设“县域高质量发展样板”提供更强劲动力。
FAQs
-
问:江阴对高校毕业生有哪些就业创业支持政策?
答: 江阴针对高校毕业生推出多项政策:一是就业补贴,对中小微企业吸纳应届毕业生就业的,给予每人每月800元社保补贴,补贴期限1年;二是创业支持,大学生创业可申请最高5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享受财政贴息,入驻创业孵化基地的给予50%场地租金补贴;三是见习保障,开发见习岗位的企业给予每人每月1200元补贴,见习留用率达50%以上的再奖2000元/人;四是生活服务,提供免费就业指导、职业培训,外地毕业生可申请3个月免费临时住宿。 -
问:江阴企业如何申请高层次人才补贴?
答: 企业申请高层次人才补贴需通过“江阴市人才服务网”在线申报,流程如下:①登录系统填写《高层次人才补贴申请表》,上传人才身份证明、劳动合同、企业社保缴纳凭证等材料;②市人社局进行资格审核(5个工作日),重点核查人才层次、企业纳税情况等;③审核通过后,进入公示环节(3个工作日);④公示无异议的,补贴资金拨付至企业账户,补贴标准为:国家级人才最高5000万元,省级人才最高500万元,市级领军人才最高200万元,具体根据人才层次和项目评审结果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