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事业单位培训作为提升基层公共服务效能、推动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围绕“能力提升、服务优化、作风转变”核心目标,构建了系统化、精准化、实战化的培训体系,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新时代群众对公共服务需求的多元化,龙游县聚焦事业单位人员队伍的能力短板与素质提升需求,通过科学设计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完善保障机制,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专业化队伍,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设计上,龙游事业单位培训突出“政治引领+专业赋能+实践导向”三位一体结构,政治理论培训始终摆在首位,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论述,强化干部职工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公共服务工作的正确方向,专业能力培训则立足事业单位职能定位,分领域、分层次设置课程:综合管理类重点强化公文写作、会务组织、应急处突、政务公开等通用能力;专业技术类聚焦教育、医疗、农业、水利等行业特性,如教育系统新课标解读与教学方法创新、医疗机构基层诊疗规范与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农业农村政策与乡村振兴实务等;服务窗口类则侧重沟通技巧、情绪管理、政策解读、群众工作方法等直接服务群众的能力,法律法规培训贯穿始终,涵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提升干部职工依法行政、依法履职意识,为增强培训针对性,培训前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方式收集参训人员需求,形成“共性课程+个性选修”的课程清单,确保培训内容与岗位需求精准匹配。
培训形式打破传统“你讲我听”的单一模式,构建“线上+线下”“理论+实践”“集中+分散”的多元化培训矩阵,线上依托“浙里办”“学习强国”等平台,开设“龙游事业单位云课堂”,累计开发政策解读、案例分析、技能实操等微课200余课时,满足干部职工碎片化学习需求;线下采用“集中授课+专题研讨+现场教学”结合,每年组织2-3期全员轮训,邀请高校专家、上级部门业务骨干、优秀基层干部授课,同时组织学员到政务服务先进地区、乡村振兴示范点、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通过“沉浸式”体验增强学习实效,针对新入职人员,实施“导师帮带制”,安排业务骨干进行“一对一”指导,帮助快速适应岗位;针对年轻干部,开展“青蓝工程”培训班,通过业务竞赛、课题研究、挂职锻炼等方式加速成长,创新案例教学模式,选取本地事业单位在服务群众、项目推进中的典型案例,组织学员分组研讨、复盘反思,提炼经验教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确保培训落地见效,龙游县建立了“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经费保障”的全链条支撑体系,组织层面成立由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牵头,各主管部门协同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培训计划制定、资源整合、效果评估;制度层面将培训参与情况、考核结果与年度考核、职称评聘、职务晋升挂钩,实行“培训学分制管理”,要求干部职工每年累计完成不少于60学分的学习任务,未达标者暂缓评优;经费方面纳入县级财政预算,2023年投入专项培训资金300余万元,用于课程开发、师资聘请、场地租赁、教材编印等,确保培训资源充足,建立培训效果评估机制,通过课后测试、学员满意度调查、工作业绩跟踪等方式,动态优化培训方案,形成“需求调研—课程设计—组织实施—效果反馈—改进提升”的闭环管理。
通过系统化培训,龙游事业单位队伍能力素质显著提升,2023年全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政策法规测试平均分较上年提高12%,群众满意度测评达98.5%,涌现出一批“服务标兵”“业务能手”,在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基层治理、服务民生实事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龙游县将继续深化培训改革,聚焦数字化改革、共同富裕等新要求,增设“数字政府建设”“共同富裕政策实践”等前沿课程,探索“AI模拟实训”“跨部门联合培训”等新模式,持续推动事业单位人员能力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为打造“浙西第一门户、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事业单位力量。
FAQs
Q1:龙游事业单位培训的对象包括哪些人群?
A1:龙游事业单位培训覆盖全县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在编在岗人员,主要包括三类:一是新入职人员,重点开展岗前培训,帮助熟悉单位职能、工作流程和规章制度;二是专业技术人员,聚焦行业领域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如教师、医生、工程师等;三是管理人员,侧重领导能力、统筹协调和依法行政能力培训,涵盖中层及以上干部和基层管理人员,根据工作需要,也会组织专项培训,如窗口服务人员、年轻干部、高层次人才等群体的针对性培训。
Q2:培训考核不合格会有什么影响?如何补考?
A2:培训考核不合格将直接影响个人年度考核结果,原则上当年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若涉及岗位胜任能力要求的(如新入职人员岗前培训),需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补考,补考仍不合格者,可能面临岗位调整或待岗培训,补考流程由县人社局统一安排,参训人员需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后,参加下一期同类培训的补考环节,补考合格后方可获得相应学分,对于因工作原因未能参训的,可申请参加下一年度补训,逾期未补训的视为培训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