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泉市人力资源作为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近年来在政策引导、产业升级和民生保障的协同推动下,呈现出规模稳步增长、结构持续优化、效能逐步提升的良好态势,作为河北省承德市下辖的县级市,平泉市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围绕食用菌、山杏加工、文旅康养等主导产业,不断夯实人力资源基础,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从人力资源规模与结构来看,平泉市常住人口约40万人,其中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超60%,劳动力资源储备相对充足,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逐步从传统农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结构呈现“三二一”格局,但同时也面临技能人才短缺、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高层次人才引育困难等问题,具体来看,人力资源结构呈现以下特点:年龄结构上,18-35岁青年劳动力占比约30%,36-50岁中年劳动力占比45%,51岁以上劳动力占比25%,劳动力整体仍以中青年为主,但老龄化趋势逐步显现;学历层次上,初中及以下学历占比约55%,高中/中专学历占比30%,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15%,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占比偏低,与产业升级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产业分布上,第一产业(农业)吸纳劳动力占比约35%,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占比30%,第三产业(服务业)占比35%,第三产业就业吸纳能力持续增强,但第二产业高端技能人才缺口较大。
为破解人力资源发展瓶颈,平泉市多措并举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依托“人人持证、技能平泉”工程,围绕食用菌栽培、电商运营、家政服务等特色领域,年均开展技能培训超5000人次,提升劳动力市场竞争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市乡村三级就业服务平台”,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超60场/年,促进劳动力供需精准对接,2023年城镇新增就业达85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人,针对人才引育难题,平泉市出台《平泉市人才引进办法》,对高层次人才提供住房补贴、创业扶持等政策支持,同时与河北农业大学、承德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合作,建立“产学研用”人才培养基地,为特色产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
从产业支撑角度看,平泉市人力资源发展与主导产业深度融合,食用菌产业作为全市支柱产业,带动超10万劳动力就业,通过组建“食用菌产业人才联盟”,培育乡土专家200余人,推动标准化种植技术推广;文旅康养产业依托辽河源景区、温泉小镇等资源,开发旅游服务、康养护理等岗位3000余个,成为吸纳就业的新增长点;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催生电商直播、物流配送等新职业,带动青年返乡创业,2023年电商销售额突破15亿元,带动就业5000余人。
尽管取得一定成效,平泉市人力资源仍面临诸多挑战:农村劳动力技能单一导致转移就业稳定性不足,企业高端技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问题突出,人力资源服务市场化程度较低等,需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优化人才政策环境,推动人力资源从“数量红利”向“质量红利”转变,为平泉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相关问答FAQs
Q1:平泉市针对农村劳动力有哪些技能培训项目?
A1:平泉市针对农村劳动力重点开展“菜单式”技能培训,项目包括食用菌栽培与加工、畜禽养殖、电商直播、家政服务、中式烹调、电工焊工等,培训采用“理论+实操”模式,依托市就业服务中心、乡镇培训基地和第三方培训机构,对参训人员给予免费培训和技能鉴定补贴,培训合格后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并推荐就业岗位,2023年累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3200人次,就业率达75%以上。
Q2:平泉市如何吸引和留住外地人才?
A2:平泉市通过“政策引才、平台聚才、服务留才”多措并举吸引外地人才:一是出台人才引进“黄金30条”,对硕士、本科毕业生分别给予5万元、2万元安家补贴,对企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最高50万元创业扶持资金;二是建设“人才公寓”“专家楼”,解决住房问题,协调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关键小事”;三是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与高校共建“技术创新中心”,支持人才参与科研项目,对科技成果转化给予奖励,增强人才归属感和成就感,2023年全市引进各类人才320人,同比增长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