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未缴费,是疏忽还是故意?责任如何划分?如何解决?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事业单位 正文

事业单位作为承担公益服务职能的重要组织,依法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是其法定义务,也是保障职工基本权益、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部分事业单位因管理不规范、法律意识薄弱或资金短缺等问题,存在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保的情况,不仅侵害职工合法权益,也影响社会保障体系的稳定运行。

事业单位未缴费

事业单位未缴费的情形多样,具体表现包括:未为新入职职工及时参保、漏缴部分月份社保、未按职工实际工资基数申报缴费、拒绝为编外人员缴纳社保等,这些行为背后,既有单位内部管理疏漏的原因,如人事部门与财务部门衔接不畅、社保登记更新不及时;也存在主观故意,如为降低成本而按最低基数缴费,或错误认为“编外人员无需参保”,以下是常见未缴费情形及涉及险种的梳理:

未缴费情形 涉及险种 常见原因
未为新入职职工参保 全险种(养老、医疗等) 人事手续滞后、社保登记不及时
漏缴部分月份 养老、医疗、失业 财务核算错误、人员变动未更新
未按实际工资基数缴纳 全险种 为降低成本,按最低基数申报
拒绝为编外人员参保 全险种 认为编外人员“非正式职工”

事业单位未缴费的法律后果严重,对单位而言,依据《社会保险法》第86条,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补缴,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0.05%的滞纳金;逾期不缴的,处欠缴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若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还将追究刑事责任,对职工而言,未缴社保直接导致其社保权益受损:养老保险累计缴费年限不足,影响退休金领取;医疗保险无法享受统筹基金支付,大病就医需自担费用;失业人员无法申领失业保险金;工伤职工无法认定工伤并获取赔偿,社保缴纳记录还可能影响职工落户、购房、子女入学等需社保连续证明的场景。

职工遇到事业单位未缴费时,可通过以下途径维权:与单位协商,要求其及时补缴,并保留沟通记录(如邮件、微信聊天);协商无果的,向当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人社局)提交书面投诉,提供劳动合同、工资条等证据;若投诉未解决,可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单位补缴社保;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在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值得注意的是,社保补缴争议属于劳动争议范畴,仲裁时效一般为一年,但因单位原因未缴的,职工可随时主张,不受时效限制。

事业单位未缴费

事业单位应主动规范社保管理:全面排查职工参保情况,建立缴费台账;对已欠费及时补缴,足额缴纳滞纳金;完善内部制度,明确社保申报流程,加强人事与财务部门协作;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社会保险法》《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增强合规意识。

相关问答FAQs

问:事业单位未缴社保,职工离职后还能要求补缴吗?
答:可以,只要存在未缴事实,无论职工是否在职,均有权要求单位补缴,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因单位原因导致的社保补缴争议,不受一年仲裁时效限制,职工可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三年内主张权利,补缴时需提供劳动关系证明(如劳动合同、工资流水)及未缴社保的证据。

事业单位未缴费

问:补缴社保时,滞纳金如何计算?
答:滞纳金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0.05%,计算公式为:滞纳金=欠缴金额×0.05%×欠缴天数,某单位欠缴职工社保费1万元,欠缴天数为180天,则滞纳金=10000×0.05%×180=900元,若单位在责令期限内未补缴,滞纳金将持续计算至缴清之日。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福州招聘物流信息网
« 上一篇 今天
珠海人力资源经理需具备哪些核心能力与应对行业挑战?
下一篇 » 今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作者信息

热门文章

1
系统获取,无需修改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