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人力资源建设面临哪些关键挑战与对策?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人力资源 正文

华南理工大学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始终将人力资源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通过系统化、科学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设,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和管理服务队伍,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提供了坚实保障。

华南理工大学人力资源

师资队伍结构持续优化,高层次人才集聚效应显著

师资队伍是高校人力资源的核心,近年来,华南理工大学坚持“引育并举、以用为本”的原则,持续优化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高层次人才集聚效应日益凸显,截至2023年,学校专任教师达3200余人,其中教授860余人、副教授1300余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超过85%,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比接近60%,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高层次人才为引领的梯队式师资队伍。

在高层次人才方面,学校拥有两院院士(含双聘)2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5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3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20余人,以及一大批省级高层次人才,这些人才分布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建筑学、机械工程等优势学科,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了关键支撑。

为直观展示师资队伍结构,以下为2023年专任教师职称与学历结构统计表:

类别 数量(人) 占比(%)
职称结构
教授 860 9
副教授 1300 6
讲师 820 6
助教 220 9
学历结构
博士学位 2750 9
硕士学位 380 9
学士及以下 70 2

人才引进机制创新,构建“引才育才”生态体系

学校坚持“按需引才、精准引才”,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构建了多层次、立体化的人才引进机制,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面向全球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科研启动经费和安家补贴,并配套建设高水平实验室和科研团队;启动“青年学者启航计划”,面向海内外优秀博士毕业生,通过“预聘-长聘”制度,给予稳定的科研支持和发展通道,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在学科导向上,学校重点向材料、信息、能源、生物医学工程等前沿交叉学科倾斜,鼓励跨学科引才,打造高水平创新团队,在新能源材料领域,学校通过引进海外顶尖学者,组建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创新团队,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储能电池关键材料研究方面取得国际领先成果。

学校积极拓展“柔性引才”渠道,通过兼职教授、客座研究员、合作导师等方式,吸引国内外专家学者参与教学科研工作,形成了“全职+柔性”“引进+培养”相结合的人才队伍格局。

华南理工大学人力资源

教职工培养体系完善,支撑职业发展多元成长

为激发人力资源活力,学校建立了覆盖教职工全职业周期的培养体系,助力其实现专业成长和价值提升,针对教师,实施“青年教师能力提升计划”,通过岗前培训、导师制、教学观摩、国内外访学等方式,提升教学科研能力;每年选派百余名青年教师赴世界一流高校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学术交流,支持青年教师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拓宽国际视野。

针对管理服务人员,学校开展“管理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围绕行政管理、学生工作、后勤服务等领域,组织专题培训、案例研讨和岗位练兵,提升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建立“双轨制”职业发展通道,教师可沿着“教学科研型”“教学为主型”“社会服务型”方向晋升,管理人员可通过职员职级体系实现职业发展,保障各类教职工均有明确的成长路径。

在职称评审方面,学校深化分类评价改革,打破“五唯”倾向,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对基础研究类人才侧重学术原创成果,对应用研究类人才侧重技术转化效益,对教学为主型教师侧重教学成果和学生培养质量,充分激发不同类型人才的积极性。

绩效与薪酬激励改革,优绩优酬导向鲜明

学校以“激励先进、提升效能”为目标,深化绩效与薪酬制度改革,构建了“基础工资+绩效工资+奖励津贴”的多元化薪酬体系,基础工资体现岗位价值和工作职责,绩效工资与个人及单位考核结果直接挂钩,奖励津贴则突出对突出贡献的激励。

绩效考核实行分类分层评价:教师考核涵盖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等维度,管理服务人员考核侧重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科研人员考核聚焦科研项目、成果转化和团队贡献,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直接关联,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的良性竞争机制。

为鼓励重大成果产出,学校设立“科研突出贡献奖”“教学成果特等奖”等专项奖励,对在Nature、Science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或实现重大技术转化的团队和个人给予额外奖励,2022年,学校某团队因在“高性能分离膜材料”领域的突破性成果,获得科研突出贡献奖500万元,有效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

华南理工大学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提升管理服务效能

为适应新时代高校管理需求,学校推进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建设了“智慧人事”一体化信息平台,该平台集成教职工招聘、信息管理、绩效考核、薪酬发放、培训发展等功能,实现人力资源全流程线上化管理,通过大数据分析,学校可实时掌握师资队伍结构、人才流动趋势、绩效考核结果等数据,为人力资源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招聘环节,平台支持在线简历筛选、视频面试、offer发放等功能,大幅提升引才效率;在考核环节,系统自动采集教学科研数据,生成考核报告,减少人工统计误差;在服务环节,教职工可通过平台查询薪酬、社保、培训等信息,实现“一网通办”,提升服务体验。

相关问答FAQs

Q1:华南理工大学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有哪些具体支持政策?
A:学校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全方位支持,包括:①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根据人才层次提供年薪(如战略科学家可达150-200万元,领军人才80-120万元,青年拔尖人才40-60万元);②充足的科研启动经费(战略科学家可达2000-5000万元,领军人才500-1500万元,青年拔尖人才100-300万元);③优质的办公实验空间,配套建设高水平实验室和科研团队;④安家补贴(战略科学家可达500-800万元,领军人才200-400万元,青年拔尖人才100-200万元);⑤解决配偶工作及子女入学问题,提供优质教育资源;⑥畅通的国际交流渠道,支持参与国际学术组织和合作项目。

Q2:学校如何促进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
A:学校通过多维度举措助力青年教师成长:①实施“青年教师启航计划”,提供3-5年的稳定科研支持(含科研经费和岗位津贴),支持其独立开展研究;②推行“导师制”,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资深教授作为学术导师,指导教学科研和职业规划;③设立“青年教师科研基金”,资助开展创新性研究;④提供国内外访学机会,每年选派青年教师赴世界一流高校进行学术交流;⑤在职称评审中设立“青年专项”,对35岁以下青年教师实行单列评审标准,突出创新潜力;⑥搭建跨学科交流平台,鼓励青年教师参与交叉学科研究,组建创新团队。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泉州造价招聘信息网有哪些最新造价岗位在招?
« 上一篇 昨天
湖南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报考要求、备考技巧及含金量如何?
下一篇 » 昨天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作者信息

热门文章

1
系统获取,无需修改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