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工业集团人力资源部作为集团战略落地的核心支撑部门,始终以“军工报国、科技强军”为使命,聚焦“人才强企”战略,围绕选、育、用、留、退全生命周期,构建了适配军工企业发展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背景下,人力资源部以战略引领、价值创造、能力提升为主线,持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激发人才队伍活力,助力集团打造世界一流军工企业。
战略定位与核心职责
兵器工业集团人力资源部立足于国家战略性科技力量的定位,将人力资源战略与集团“十四五”规划深度融合,核心职责包括:制定集团人才发展规划、统筹人才队伍建设、优化组织架构与岗位体系、设计薪酬激励机制、推动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等,部门以“支撑军工主业、培育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为导向,重点打造“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五支人才队伍,形成“顶层设计—系统推进—精准落地”的工作闭环,确保人力资源工作与集团发展目标同频共振。
核心职能模块与实施路径
(一)人才引进:精准聚才,构筑“蓄水池”
人力资源部坚持“按需引才、高端优先、全球视野”原则,构建“校招+社招+专项引才”立体化引进体系,校招方面,聚焦“双一流”高校、军工特色院校及海外知名高校,开展“兵器校园行”专项招聘,建立“提前批+正式批+补录”的全流程招聘机制,2023年校招规模达5000余人,其中硕士博士占比超35%,社招方面,瞄准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通过“猎头引才+行业推荐+社会招聘”相结合的方式,引进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和技术骨干,全年引进高端人才200余人,专项引才方面,实施“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面向全球公开聘任重大型号项目总师、首席科学家,柔性引进院士、行业专家等智力资源,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
(二)人才培养:系统育才,打造“孵化器”
围绕“能力提升+职业发展”双维度,人力资源部构建了“分层分类、精准赋能”的培训体系,针对管理人才,实施“领航计划”,聚焦战略思维、领导力提升,与高校合作开展EMBA、定制化研修班;针对技术人才,实施“启明星计划”,建立“导师制+项目历练+技术比武”培养模式,每年投入培训经费超5亿元,开展技能培训、新技术研修等项目300余个;针对技能人才,实施“工匠培育工程”,建设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开展“兵器大工匠”评选,建立“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发展通道,目前集团拥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8个,中华技能奖章获得者50余人,推动“产学研用”协同育人,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20余所高校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定向培养复合型、创新型技术人才。
(三)人才使用:人尽其才,搭建“竞技台”
人力资源部坚持以用为本,打破“论资排辈”,建立“赛马不相马、有为才有位”的人才使用机制,在科研领域,推行“项目负责制”,赋予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团队组建权,鼓励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近年来集团重大型号项目中45岁以下项目负责人占比达62%,在管理领域,实施“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签订岗位聘任协议和业绩责任书,推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动态调整机制,2023年管理人员竞争上岗率达35%,建立人才跨单位、跨领域流动机制,通过挂职锻炼、轮岗交流等方式,盘活内部人才资源,促进人才在科研、生产、管理等岗位间的优化配置。
(四)人才激励:价值导向,激活“动力源”
为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人力资源部构建了“短期+中期+长期”相结合的激励机制,短期激励方面,优化薪酬结构,推行“岗位绩效工资+项目奖金+专项奖励”模式,科研人员项目奖金最高可达年薪的30%,关键核心技术骨干薪酬水平对标行业75分位,中期激励方面,扩大股权激励、分红权激励覆盖面,在符合条件的子企业推行“超额利润分享”“岗位分红权”等激励计划,覆盖核心人才超1万人,长期激励方面,探索“跟投机制”“科技成果转化奖励”,鼓励科研人员以技术入股参与成果转化,2023年集团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总额超2亿元,强化精神激励,设立“兵器科技功勋奖”“青年创新奖”等荣誉,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五)员工关系:凝心聚力,构建“暖心巢”
人力资源部始终坚持以员工为中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建立管理、技术、技能“三通道”并行体系,明确各层级晋升标准,确保员工职业发展“有路径、有空间”;优化福利保障体系,建立“五险二金+补充医疗+企业年金+带薪休假”的福利包,建设员工公寓、食堂、健身房等设施,解决员工后顾之忧,加强军工文化建设,开展“兵器大讲堂”“一线故事会”等活动,传承“把一切献给党”的兵工精神,增强员工归属感和使命感,2023年,员工满意度测评达92分,连续五年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智能赋能,提升管理效能
为适应数字化转型趋势,人力资源部以“数据驱动、智能决策”为目标,推进人力资源信息系统(HRIS)升级,构建“招聘云、培训云、绩效云、薪酬云”四大平台,招聘云平台实现简历筛选、视频面试、Offer发放全流程线上化,招聘周期缩短40%;培训云平台整合线上课程、直播教学、线下实训资源,年培训覆盖超50万人次;绩效云平台通过数据看板实时监控各单位业绩指标,实现考核过程透明化、结果可视化;薪酬云平台实现薪资核算、发放、个税申报自动化,准确率达100%,运用大数据分析人才流动趋势、绩效分布、培训需求等,为人才配置、激励设计提供数据支撑,推动人力资源管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
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当前,兵器工业集团人力资源工作面临三方面挑战:一是高端人才竞争加剧,互联网、新能源等行业对军工领域人才形成“虹吸效应”;二是技术迭代加速,新兴领域人才供给不足;三是保密要求与人才流动的平衡难度增加,对此,人力资源部采取三项应对策略:一是实施“人才特区”政策,对重点领域人才给予薪酬上浮、科研经费倾斜、子女教育等特殊支持;二是深化“产学研用”协同,与高校共建新兴交叉学科,定向培养“军地两用”人才;三是完善保密与人才发展协同机制,建立涉密人员“分类管理、动态调整”制度,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为人才提供发展空间。
兵器工业集团人力资源部核心职能模块一览表
模块名称 | 关键举措 | 预期成果 |
---|---|---|
人才引进 | 校招专项计划、高端人才猎聘、揭榜挂帅引才 | 年均引进高端人才200+,核心领域人才缺口填补率≥90% |
人才培养 | 分层培训体系、导师制、工匠培育工程、产学研合作 | 技术人才年均培训时长≥100小时,高技能人才占比提升至35% |
人才使用 | 项目负责制、任期制契约化、跨单位流动机制 | 青年项目负责人占比≥60%,管理人员竞争上岗率≥30% |
人才激励 | 岗位绩效工资、项目奖金、股权激励、专项奖励 | 核心人才薪酬对标行业75分位,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年增15% |
员工关系 | 三通道体系、福利保障、军工文化建设 | 员工满意度≥90分,劳动争议发生率≤0.5‰ |
相关问答FAQs
Q1:兵器工业集团人力资源部在引进高端人才时,如何平衡“军工情怀”与“物质激励”的关系?
A:人力资源部坚持“情怀引领+价值回报”双轮驱动,通过“兵器大讲堂”“一线体验日”等活动,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兵工精神,增强人才对军工事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建立与市场接轨、与贡献匹配的薪酬激励体系,对高端人才提供“一议一策”的个性化激励方案,包括安家费、科研启动金、项目分红等,确保其薪酬水平不低于行业标杆,优化工作环境,给予人才充分的科研自主权和成长空间,让人才既实现“军工报国”的理想,又获得应有的物质回报和职业成就感。
Q2:面对新兴技术领域(如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的人才短缺问题,人力资源部有哪些针对性举措?
A:针对新兴领域人才短缺,人力资源部实施“三步走”策略:一是“超前布局”,联合高校开设“兵器微电子”“人工智能安全”等交叉学科专业,定向培养复合型人才;二是“靶向引才”,通过“海外专项引才计划”“揭榜挂帅全球招募”等方式,引进具有国际前沿技术背景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三是“内部转化”,在传统科研人员中开展“新兴技术赋能培训”,选派骨干到高校、科研院所进修,推动传统领域人才向新兴领域转型,建立“新兴领域人才特区”,在薪酬激励、科研立项、团队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加速人才成长和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