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作为农业农村部直属事业单位,自成立以来始终以服务“三农”工作大局为己任,聚焦农业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致力于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中心立足农业农村发展实际,统筹推进人才培养、政策研究、技能评价、国际合作等核心职能,逐步构建起覆盖农业全产业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
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心围绕农业科技创新、乡村产业振兴、基层治理等重点领域,构建了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针对农业干部,开展履职能力提升培训,强化政策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带头人培育计划,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年均培训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理事长等超5万人次;面向农村实用人才,开展“田间学校”“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实操性培训,培育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中心牵头建设农业农村在线学习平台,整合优质课程资源,累计注册用户超100万人,成为农民随时随地学习的“移动课堂”。
政策研究是中心发挥智库作用的重要抓手,中心围绕农业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如乡村人才流失、技能人才评价机制不健全等,开展专题调研,形成《全国农业农村人才发展报告》《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能力建设研究》等成果,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中心参与起草《“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发展规划》等重要文件,推动建立县域统筹的乡村人才发展机制,促进人才下沉、技术下乡。
在技能评价领域,中心依托农业农村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构建了以职业标准为依据、以业绩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针对农作物种植、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等20余个职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累计颁发职业资格证书30余万份,创新“理论考核+实操测评+业绩评审”的评价模式,破除“唯学历、唯资历”倾向,让技能人才凭实力获认可、得激励,近年来,中心还推动农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与职称、教育“三融通”,畅通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国际合作方面,中心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农业人才开发经验,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开展合作,实施“农业南南合作”“青年农业领袖培养计划”等项目,累计选派农业技术骨干赴海外研修500余人次,同时邀请国际专家来华指导,促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双向交流。
为直观展示中心工作成效,现将近年主要培训项目及成果汇总如下:
培训项目名称 | 覆盖人数(万人次) | 典型案例 | |
---|---|---|---|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 产业规划、经营管理、电商运营 | 5 | 培育山东寿光蔬菜合作社带头人,带动当地户均增收2万元 |
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训 | 特色产业、品牌建设、金融支持 | 3 | 助力陕西苹果产业培养200名电商人才,线上销售额提升40% |
农业干部能力提升 | 政策解读、乡村治理、应急处置 | 7 | 培训云南基层农技干部,推动高原特色产业技术覆盖率达85% |
中心始终将服务乡村振兴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人才赋能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中心聚焦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开展“扶志扶智”培训,帮助掌握1-2项实用技能,年均带动2万余名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面向返乡创业青年,提供创业培训、政策咨询、融资对接等“一站式”服务,累计培育返乡创业带头人1.2万名,创办农业企业8000余家,带动就业超50万人。
面向未来,中心将持续深化农业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改革创新,重点推进数字赋能人才服务,建设“智慧人才”平台,实现培训、评价、就业服务一体化;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探索“人才+产业”“人才+生态”等融合发展模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FAQs
问:农业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主要面向哪些群体提供服务?
答:中心服务对象广泛,主要包括:农业农村系统干部职工(如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农业管理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农业企业负责人)、农村实用人才(种养大户、手艺人、农村电商从业者)、返乡创业人员、农业科研教学人员以及有志于投身农业领域的青年群体等,针对不同群体,中心提供定制化培训、政策咨询、技能评价、创业指导等服务。
问:如何申请参加中心组织的培训活动?
答:申请参加培训可通过以下途径:一是关注“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官网或微信公众号,获取最新培训通知,按要求在线报名;二是通过所在地方农业农村部门推荐,由省级单位统一汇总报送;三是针对特定项目(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可通过县级农业农村部门直接对接报名,报名时需提交身份信息、从业经历等材料,经审核通过后参加培训,部分项目可能涉及费用减免或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