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航空人力资源部作为企业战略落地的核心支撑部门,始终秉持“以人为本、人才强企”的理念,围绕“选、育、用、留”全链条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厦航的安全运营、服务升级与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作为国内唯一获得中国民航业最高安全荣誉“飞行安全三星奖”的航空公司,厦航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以“安全为基、服务为本、创新为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航空人才发展模式。
在人才引进环节,人力资源部聚焦“精准引才、按需引才”,建立了分层分类的招聘体系,针对飞行员、乘务员、机务维修、签派控制等核心岗位,通过与国内外航校、高校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如与中国民航大学合作的“厦航班”,提前锁定优质生源;对于管理、技术等岗位,则通过社会招聘、猎头引才等方式吸纳行业精英,2023年重点引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领域人才50余人,为公司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人力资源部优化招聘流程,引入AI视频面试、线上测评等数字化工具,提升招聘效率,缩短关键岗位到岗周期平均达20%。
人才培养方面,人力资源部构建了覆盖全员、贯穿职业生涯的“三维培训体系”,纵向按“新员工-骨干-管理者-领导者”划分层级,横向按“专业技能+管理能力+综合素养”设置课程,竖向按“地面服务-飞行运行-维修保障”等序列定制内容,针对飞行员,建立“初始改装-升级训练-复训检查”全周期培养机制,年培训时长超800小时;针对管理干部,推出“领航计划”“启航计划”等领导力发展项目,通过理论授课、行动学习、轮岗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团队管理能力,厦航培训中心作为民航局授权的CCAR-147部维修培训机构和CCAR-142部驾驶员学校,年均开展各类培训超2000期,培训员工5万余人次,成为行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薪酬绩效管理上,人力资源部坚持“岗位价值、能力贡献、市场水平”三位一原则,建立宽带薪酬体系与差异化绩效机制,通过岗位价值评估,将全公司岗位划分为管理、专业、技能、操作四大序列,每个序列设置8-15个薪级带宽,实现“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绩效考核采用“KPI+OKR”融合模式,对一线员工侧重安全指标、服务满意度等量化考核,对研发、创新团队则聚焦项目成果、突破性贡献等过程性评价,2023年核心技术骨干绩效奖金平均同比增长15%,有效激发员工活力,构建多元化福利体系,除五险二金、带薪年假等基础福利外,还推出“员工关爱基金”“家庭开放日”“内部优惠机票”等特色项目,员工满意度连续三年保持95%以上。
员工关系与组织文化建设方面,人力资源部着力打造“家文化”氛围,建立“员工-部门-公司”三级沟通机制,通过总经理座谈会、员工意见箱、线上匿名反馈平台等渠道,及时响应员工诉求,针对飞行员、乘务员等高频出差岗位,推出“弹性排班”“健康驿站”等关怀措施;为异地员工提供人才公寓、子女入学协助等支持,解决后顾之忧,企业文化建设中,人力资源部深度融入“安全、诚信、担当、创新”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安全标兵”“服务明星”评选、“创新提案大赛”等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组织氛围,员工留存率连续五年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能,人力资源部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上线“智慧HR”平台,整合招聘、考勤、绩效、培训等模块,实现员工入职、异动、离职等全流程线上办理,数据统计分析效率提升60%,通过员工画像、人才盘点等数字化工具,精准识别高潜力人才,为公司战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相关问答FAQs
Q1:厦门航空人力资源部在飞行员招聘中有哪些特殊要求?
A1:飞行员招聘是厦航人力资源工作的重点,要求主要包括:年龄(应届本科毕业生不超过24周岁,硕士不超过26周岁);学历(全日制本科及以上,飞行技术、交通运输等相关专业优先);身体条件(符合民航局Ⅰ类体检标准,视力C字表0.5以上,无色盲色弱);背景(无犯罪记录,无重大疾病史),还需通过心理测评、英语等级考试(CET-4及以上)及航空公司组织的面试、体检、背景调查等环节,最终录取者需进入航校进行约18个月的飞行训练,考核合格后获得商用驾驶执照方可入职。
Q2:厦航如何为新员工提供职业发展支持?
A2:厦航为新员工构建了“双通道”职业发展体系(管理通道与专业通道)和“导师制”培养机制,管理通道为有管理潜质的员工提供“主管-经理-总监-高管”晋升路径;专业通道则为技术、技能类员工设置“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首席专家”等职称序列,确保不同特长的员工均有发展空间,为每位新员工配备一名资深导师,提供为期1年的岗位带教,帮助其快速适应岗位;定期开展“新员工成长座谈会”,跟踪职业发展诉求,并提供轮岗交流、跨部门项目参与等机会,助力员工实现职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