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六局作为中国建筑集团旗下的核心骨干企业,始终将人力资源作为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围绕“人才强企”战略,构建了涵盖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全链条管理体系,为企业深耕基础设施、房建、房地产等核心业务领域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在人才引进方面,中建六局坚持“精准引才、按需引才”,聚焦“三跨”(跨区域、跨专业、跨产业链)业务布局,建立校园招聘与社会招聘双轮驱动机制,校园招聘重点覆盖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水利水电、财务金融等核心专业,与国内20余所重点高校建立“校企合作”基地,通过“青苗计划”吸纳应届生,实行“导师带徒+轮岗历练+项目实战”的培养模式;社会招聘则面向行业高端人才,通过“靶向引才”“柔性引才”等方式,引进具备EPC总承包、绿色建造、智慧建造等复合型能力的骨干人才,近三年累计引进各类人才1200余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超30%,有效优化了人才队伍结构。
为激活人才发展动能,中建六局构建了“分层分类、精准赋能”的培养体系,针对新员工,实施“启航计划”,通过集中培训、项目轮岗、职业导航帮助其快速融入;针对中层管理者,开展“领航工程”,聚焦战略思维、团队管理、风险防控等能力提升,与国内知名高校合作定制EMBA课程;针对专业技术人才,推行“专家路线”,设立“首席专家”“青年拔尖人才”等称号,建立“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公司还搭建了“线上+线下”学习平台,上线“云学堂”数字平台,涵盖500余门课程,年培训超10万人次,员工年均参训时长达45小时,持续提升人才队伍专业素养。
在人才激励与保留方面,中建六局坚持“业绩导向、价值分配”,建立“岗位绩效+项目激励+中长期激励”的多元薪酬体系,推行“宽带薪酬”,打破论资排辈,让高绩效者获得更高回报;实施“项目超额利润分红”,鼓励员工主动创造价值;针对核心骨干人才,探索“股权激励+跟投机制”,绑定个人与企业发展利益,公司高度重视员工关怀,构建“六维保障体系”:完善五险二金、补充商业保险、健康体检等福利保障;推进“幸福工程”,建设员工宿舍、食堂、文体活动中心;设立“困难帮扶基金”“子女教育援助计划”,解决员工后顾之忧;通过“建证幸福”系列活动,增强员工归属感与幸福感,近三年员工年均离职率控制在8%以内,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数字化转型方面,中建六局人力资源部门积极拥抱“智慧HR”建设,搭建“人力资源数据驾驶舱”,实现招聘、绩效、薪酬、培训等模块的数据化管控,通过AI算法优化人才招聘匹配度,缩短招聘周期30%;利用大数据分析员工绩效与离职风险,提前预警并制定干预措施;通过线上培训平台实现学习资源精准推送,提升培训效率,数字化工具的深度应用,让人力资源管理更加精准、高效、智能。
相关问答FAQs
Q1:中建六局校园招聘对应届生的培养体系是怎样的?
A:中建六局针对应届生实施“青苗计划”,采用“1+3+5”培养模式:1年轮岗历练(覆盖项目管理、技术质量、商务成本等关键岗位),3年导师带徒(由中层干部或技术骨干担任导师,制定个性化成长方案),5年成为项目骨干(能独立负责专项工作或小型项目),配套“双导师制”(业务导师+职业导师)、“季度复盘+年度答辩”机制,并通过“云学堂”提供定制化课程,助力应届生快速成长为复合型人才。
Q2:中建六局为员工提供了哪些职业发展通道?
A:中建六局构建“管理+专业+技能”三维职业发展通道:管理通道分为项目主管、部门经理、公司副职、公司正职等层级;专业通道涵盖工程、技术、商务、财务、法务等序列,设主办、专业经理、高级专业经理、首席专家等等级;技能通道聚焦一线操作岗位,设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层级,员工可根据自身优势选择发展路径,公司定期开展岗位竞聘、民主推荐,打通晋升渠道,确保“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