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备案,为何需备案?流程如何?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11 分钟
位置: 首页 事业单位 正文

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备案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重要环节,指事业单位在完成公开招聘(含直接引进、政策性安置等)后,按规定将招聘结果及相关材料报主管部门审核,再由主管部门报同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通常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登记确认的过程,这一制度旨在规范事业单位进人行为,确保招聘公开、公平、公正,维护人事管理秩序,保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

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备案

备案的法律依据与政策框架

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备案主要依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52号)、《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原人事部令第6号)、《关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92号)等文件,各地结合实际制定了具体实施细则,如《XX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办法》,明确了备案的主体、内容、时限及流程,确保备案工作有章可循,备案的核心要求是“凡进必考、凡进必审、凡进必备”,即除政策性安置等特殊情况外,事业单位新增人员必须通过公开招聘,且招聘结果需经备案后方可办理入职、工资核定、编制登记等手续。

备案的主体与对象

备案主体包括两层:一是招聘单位,负责整理招聘全过程材料,向主管部门提交备案申请;二是主管部门,对招聘单位提交的材料进行初审,确认无误后报同级人社部门备案;三是同级人社部门,作为人事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对备案材料进行终审,并在备案系统中登记确认。
备案对象为事业单位通过公开招聘、政策性安置、人才引进等方式聘用的编制内工作人员(含编外纳入人事管理的人员,具体范围按地方规定执行),应届毕业生、社会人员、高层次人才等不同身份的拟聘人员,均需纳入备案管理。

备案的基本流程

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备案通常分为“招聘前备案”“招聘中备案”“招聘后备案”三个阶段,不同阶段重点不同,具体流程如下:

(一)招聘前备案:方案审批

事业单位根据空缺岗位需求制定招聘方案,内容包括招聘计划(岗位名称、人数、资格条件)、招聘方式(笔试、面试、直接考核等)、时间安排、纪律要求等,招聘方案需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人社部门备案(部分省份要求通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线上提交),人社部门重点审核招聘计划的合规性(如是否符合岗位需求、资格条件是否设置歧视性条款等),备案通过后方可发布招聘公告。

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备案

(二)招聘中备案:过程监督

招聘过程中,事业单位需对笔试、面试等关键环节进行记录,并在必要时向主管部门报备,面试方案需经主管部门审核(面试考官资格、评分标准等);笔试命题、评卷工作可邀请主管部门或人社部门监督;直接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需提供考察方案、专家论证意见等材料报备,确保招聘过程规范透明。

(三)招聘后备案:结果确认

招聘单位根据考试成绩、体检结果、考察情况确定拟聘人员,在单位官网或当地人社部门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在15个工作日内向主管部门提交备案材料,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报人社部门,人社部门对材料进行终审,通过后在备案系统中生成《XX省事业单位新聘用人员备案表》,作为办理入职、工资核定、编制登记的依据,备案完成后,招聘单位方可与拟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

备案材料清单

事业单位提交备案时,需根据招聘类型准备完整材料,以下为通用材料清单(具体以地方要求为准):

材料名称 要求 备注
《XX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备案请示》 主管部门红头文件,注明招聘基本情况、拟聘人员名单、公示情况 需加盖单位及主管部门公章
《XX省事业单位新聘用人员备案表》 通过人社部门指定系统在线填写打印,拟聘人员签字、单位盖章 一式三份,人社部门、主管部门、招聘单位各存一份
招聘方案及批复文件 主管部门对招聘方案的审核意见、人社部门备案证明 原件及复印件
招聘公告 经主管部门审核的公告(含发布渠道、时间截图) �体现招聘条件、程序、纪律等内容
笔试/面试成绩汇总表 考生姓名、准考证号、各环节成绩、总成绩,需主管部门盖章 按成绩排序
体检表 三甲医院出具的体检上文归纳,需注明“合格”或“不合格” 含项目结果及上文归纳页
考察材料 考察报告(含政治素质、道德品行、工作能力、廉洁自律等)、无犯罪记录证明、个人档案审核意见 �考察组签字、单位盖章
拟聘人员身份证明材料 应届毕业生提供就业报到证、毕业证;社会人员提供学历学位证、失业证(如有) 原件及复印件
公示情况证明 公告截图、公示期无异议反馈材料(如有) �体现公示时间及渠道
聘用合同 招聘单位与拟聘人员签订的聘用合同(需在备案后签订) 备案时提供草稿,备案后签订正式合同

备案的注意事项

  1. 时限要求:招聘后备案需在公示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逾期未备案的,需重新履行招聘程序或说明原因。
  2. 材料规范:所有材料需真实、完整、清晰,复印件需注明“与原件一致”并加盖单位公章,材料不齐或信息有误的,人社部门将退回补充,备案时限相应顺延。
  3. 特殊情况处理:政策性安置人员(如退役军人、随军家属等)需提供安置文件;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引进的,需提供人才认定证明、专家评审意见等材料。
  4. 纪律责任:对在备案中提供虚假材料、违规招聘的单位,人社部门将不予备案,并视情节轻重通报批评、追究单位负责人责任;已聘用的,责令清退或调整岗位。

备案的意义与作用

  1. 规范招聘行为:通过备案审核,防止“萝卜招聘”“人情招聘”等违规行为,确保招聘过程公开透明、结果公平公正。
  2. 维护人事秩序:备案是事业单位新增人员进入“闸口”,未经备案的人员无法办理编制、工资等手续,从源头杜绝“编外用人”“超编进人”等问题。
  3. 保障人员权益:备案确认了拟聘人员的合法身份,明确了聘用关系,为后续职称评定、养老保险、退休待遇等提供依据。
  4. 加强宏观管理:人社部门通过备案数据掌握事业单位人员结构、编制使用情况,为制定人才政策、优化资源配置提供数据支撑。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备案必须在公示结束后多少个工作日内完成?如果超时会有什么后果?
解答:根据《关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92号)及多数省份规定,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备案需在公示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若超时未备案,需向主管部门和人社部门提交书面说明,如无正当理由,人社部门将不予受理备案;已备案后发现超时未报的,需重新履行招聘程序;情节严重的,将暂停该单位下一年度招聘资格。

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备案

问题2:备案材料中的《事业单位新聘用人员备案表》需要哪些主体签字盖章?丢失后如何补办?
解答:《事业单位新聘用人员备案表》需由拟聘人员本人签字、招聘单位盖章、主管部门审核盖章,最后由人社部门人事综合管理部门盖章确认后生效,备案表一式三份,分别由人社部门、主管部门、招聘单位存入个人档案和单位档案库,若备案表丢失,需由招聘单位出具说明,经主管部门审核后,向原备案部门申请补办,补办流程与新备案材料提交流程一致,需提供原备案编号、公示证明等材料。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直属企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和管理职责是什么?
« 上一篇 09-17
合肥影城招聘信息网有哪些最新岗位信息?
下一篇 » 09-17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作者信息

热门文章

1
系统获取,无需修改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