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人力资源保障工作立足区域实际,紧扣“稳就业、保民生、聚人才”主线,通过政策引领、服务优化、精准施策等举措,为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撑,作为全国苗族、侗族主要聚居区,黔东南州始终将人力资源保障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形成了覆盖广泛、保障有力、服务高效的工作体系。
在政策体系构建方面,黔东南州先后出台《黔东南州“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从就业创业、人才培养、权益保障等维度构建“1+N”政策框架,针对农村劳动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制定差异化帮扶措施:对农村劳动力实施“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创业扶持”组合拳,2023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6万人次,其中民族手工艺、乡村旅游等特色培训占比达35%;对高校毕业生落实“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基层服务项目”等政策,2023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达89.2%;对退役军人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培训后就业率超90%,设立2000万元创业担保基金,对符合条件的个人创业者最高给予20万元贴息贷款,2023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2亿元,带动就业1.1万人。
就业服务提质增效是黔东南州人力资源保障的核心任务,全州建立“州-县-乡-村”四级就业服务网络,设立标准化就业服务中心16个、乡镇服务站189个、村级服务室2196个,配备就业信息员3200余名,实现就业服务“零距离”,线上依托“黔东南就业创业”微信公众号、黔东南人社APP等平台,提供岗位匹配、政策查询、培训报名等“一站式”服务;线下年均举办“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现场招聘会120余场,组织省内外企业800余家进场招聘,年均提供岗位15万个次,针对易地搬迁群众,建立“一户一档”就业帮扶机制,开发公益性岗位1.2万个,2023年搬迁劳动力就业率达92.3%,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与佛山市建立“定向输出+技能培训+权益维护”合作机制,2023年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至广东等地3.8万人,人均月收入达5000元以上。
人才引育并举为发展注入新动能,黔东南州实施“银绣人才计划”,重点培养民族手工艺、乡村旅游、特色农业等领域人才,认定州级乡村名师、工匠等200余人,带动2万余名群众增收,推进“技能黔东南”行动,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2个、大师工作室15个,2023年新增高技能人才5300人,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出台“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政策,对博士、高级职称人才给予最高50万元安家补贴,2023年引进急需紧缺人才426人,其中博士23人,在产教融合方面,与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大学等高校共建实习基地28个,定向培养旅游管理、大数据应用等专业人才1200余人;全州职业院校开设民族银饰、侗族大歌等特色专业,年培养技能人才8000余人。
权益保障机制持续完善,黔东南州健全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网络化”监管体系,全州划分劳动保障监察网格126个,配备专职监察员89名,2023年检查用人单位2300余家,为劳动者追发工资等待遇1800余万元,推进劳动争议“预防-调解-仲裁-诉讼”联动处置,建立乡镇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189个,2023年调解劳动争议案件450件,调解成功率达92%,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开展“暖蜂行动”,建立司机、快递员等群体数据库,落实工伤保险、职业伤害保障等权益,2023年为新业态劳动者参保1.2万人。
黔东南州人力资源保障工作成效显著,近年来全州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人才队伍结构持续优化,劳动者权益得到有效维护,下一步,该州将聚焦乡村振兴和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旅游产业化战略,进一步深化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人力资源保障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黔东南实践新篇章提供更强支撑。
黔东南州人力资源保障主要成效表(2020-2023年)
指标名称 | 2020年 | 2021年 | 2022年 | 2023年 |
---|---|---|---|---|
城镇新增就业(万人) | 8 | 1 | 5 | 8 |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万人次) | 2 | 5 | 8 | 6 |
职业技能培训(万人次) | 5 | 8 | 2 | 6 |
创业担保贷款发放(亿元) | 8 | 3 | 8 | 2 |
高技能人才总量(万人) | 2 | 6 | 1 | 6 |
FAQs
Q1:黔东南州针对农村劳动力有哪些特色就业帮扶措施?
A1:黔东南州针对农村劳动力推出“三精准”帮扶模式:一是精准培训,围绕苗族银饰、侗族刺绣、民族蜡染等非遗技艺,以及乡村旅游、生态种养等特色产业开展“菜单式”培训,2023年培训农村劳动力8.2万人次,培训后就业率达85%;二是精准输出,建立“县有输出基地、乡有输送站、村有联络员”的输出网络,联合东部企业开发“点对点”专车、专列,2023年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6万人次;三是精准扶持,对返乡创业农民工给予最高2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并落实税收减免、场地支持等政策,2023年扶持返乡创业2300人,带动就业1.5万人。
Q2:黔东南州如何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A2:黔东南州从“扩面、提质、优服务”三方面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一是扩大参保覆盖,推动平台企业为外卖骑手、快递员等缴纳工伤保险,2023年新业态劳动者参保率达78%;二是加强权益维护,建立“人社+工会+行业协会”协调机制,开通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仲裁“绿色通道”,2023年处理新业态劳动争议案件89件,为劳动者挽回损失320万元;三是优化服务供给,建设“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驿站”35个,提供休息充电、法律咨询等服务,开展“最美骑手”“最美快递员”评选,增强职业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