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作为县政府重要组成部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引育、劳动关系等核心职能,全力服务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民生福祉筑牢坚实保障,近年来,该局以“稳就业、保民生、强人才、促和谐”为主线,通过政策创新、服务优化、机制完善,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成为连接群众与政府的重要桥梁。
在就业创业领域,休宁县人社局始终将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各项就业政策,针对不同群体实施精准帮扶,针对高校毕业生,开展“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就业见习岗位对接会”,2023年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36场,提供岗位1.2万个,帮助850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针对农民工群体,依托“春风行动”“暖民心行动”,举办专场招聘会15场,免费技能培训覆盖2000余人次,人均月收入提升约1500元;针对就业困难人员,开发公益性岗位320个,落实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累计超300万元,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大力支持创业带动就业,设立200万元创业扶持资金,简化创业担保贷款审批流程,2023年发放贷款1.8亿元,扶持创业主体560家,带动就业2300余人,职业技能提升方面,围绕县域特色产业(如黄山毛峰制作、徽州三雕等),开展“订单式”培训12期,培训技能人才1500人,有效提升了劳动力市场匹配度。
人才引育是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休宁县人社局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聚焦产业需求构建多层次人才体系,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出台《休宁县高层次人才引进办法》,对企业引进的硕士、博士分别给予10万元、20万元安家补贴,2023年引进高层次人才45人,建成省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家;强化本土人才培养,开展“徽州工匠”培育计划,组织专业技术人才赴先进地区研修,选拔100名青年人才进入“青蓝工程”培养库,助力本土人才成长,优化人才服务环境,建立“一站式”人才服务中心,提供落户、住房、子女入学等“一条龙”服务,累计解决人才子女入学问题68件,发放人才公寓补贴120万元,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社会保障体系是民生之基,休宁县人社局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5%、98%,实现应保尽保,在养老保险方面,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月120元提高至150元,惠及8.2万名老年居民;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19连涨”,月均养老金达2800元,医疗保险方面,落实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结算率达98%,高血压、糖尿病等门诊慢特病保障范围扩大至12类,年度报销限额提高至5万元,工伤、失业保险保障能力持续增强,2023年发放失业保险金360万元,惠及失业人员1200人次;认定工伤案件150起,工伤保险待遇支付率达100%,深化“放管服”改革,社保业务“一网通办”覆盖率达90%,线下窗口实现“综合受理、一窗通办”,平均办理时限压缩60%,群众满意度达98%。
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休宁县人社局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规范企业用工行为,2023年开展“春暖农民工”“护薪行动”等专项检查12次,检查用人单位280家,督促整改违法用工行为35起,为农民工追回工资280万元,完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制,建立“乡镇+企业+行业”三级调解网络,2023年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80件,调解成功率85%,仲裁结案率100%,推广“劳动合同网上备案系统”,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2%,保障了劳动者合法权益,营造了公平就业环境。
为提升服务效能,休宁县人社局持续优化便民服务体系,建成“1个县级中心+15个乡镇站+136个村社点”的三级服务网络,实现社保、就业等服务事项“就近办”,创新“政策找人”服务模式,通过大数据比对主动推送政策信息,2023年精准推送政策10万条次,惠及群众5万人次,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开展“人社政策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活动86场,发放宣传手册5万份,让惠民政策家喻户晓。
休宁县2022-2023年就业创业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 | 2022年 | 2023年 | 同比增长 |
---|---|---|---|
城镇新增就业 | 6500人 | 6800人 | 6% |
职业技能培训人次 | 2万人次 | 5万人次 | 25% |
创业担保贷款发放 | 8亿元 | 1亿元 | 7% |
公益性岗位安置 | 280个 | 320个 | 3% |
相关问答FAQs
Q1: 灵活就业人员如何在休宁县参加养老保险?需要哪些材料?
A1: 灵活就业人员可通过以下方式参保:①线上登录“安徽政务服务网”或“皖事通”APP,选择“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登记”模块,填写信息并提交;②前往县人社局社保服务大厅或乡镇社保窗口办理,所需材料:本人身份证、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近期免冠证件照1张,参保后可选择按年或按月缴费,缴费基数根据全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确定,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Q2: 发生劳动争议后,有哪些维权途径?流程是怎样的?
A2: 劳动争议维权途径主要有三:①协商:与用人单位自行协商,达成和解协议;②调解:向乡镇劳动保障所或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成功可出具调解书;③仲裁调解不成或不愿调解的,向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提交材料包括仲裁申请书、身份证明、劳动关系证明(如劳动合同、工资条等)等,仲裁裁决不服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建议优先通过协商或调解解决,效率更高、成本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