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体系是保障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制度安排,涵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五险”全领域,形成了覆盖广泛、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网络,近年来,北京市持续优化社保政策,提升服务效能,为市民提供从就业创业到退休养老的全生命周期保障。
在参保范围上,北京市实现了制度全覆盖,企业职工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后,应依法参加五险;灵活就业人员可自愿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则有专门的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针对新业态从业者,如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北京市推出“单险种参加工伤保险”政策,解决其职业风险保障问题,北京市还推动在京就业的港澳台人员、外国人参保,保障其合法权益。
缴费标准方面,北京市根据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动态调整缴费基数,以2024年为例,职工社保缴费基数上限为33891元(月社平工资300%),下限为6720元(月社平工资60%),单位与个人承担比例不同:养老保险单位缴纳16%、个人8%;医疗保险单位缴纳10%(含生育保险0.8%)、个人2%加3元大病医疗互助金;失业保险单位缴纳0.8%、个人0.2%;工伤保险单位根据行业风险等级缴纳0.2%-1.9%,个人不缴费,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医保可选择8%或2%的缴费比例,对应不同医保待遇。
社保待遇水平稳步提升,养老保险方面,2023年北京市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已达4875元,并实现“二十连涨”;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改革后,普通门诊报销限额由2000元提高到5000元,在职职工一级医院报销比例达90%以上;失业保险金标准为最低工资标准的90%,目前为2124元/月;工伤保险待遇包括医疗费用全额报销、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生育保险可报销产检、分娩费用,并享受生育津贴(按单位上年度月均缴费基数计发)。
经办服务不断优化,北京市已实现社保业务“全程网办”,通过“北京人社”APP、官网等渠道可办理参保登记、缴费申报、待遇申领等90%以上业务;线下全市设有18个社保经办大厅和300余个街道(乡镇)社保所,提供“一站式”服务,跨省社保转移接续可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在线申请,平均办理时限压缩至15个工作日内。
北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持续推动社保政策与就业、人才等政策协同,如对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的企业给予社保补贴,对灵活就业人员提供社保补贴等,助力稳就业保民生,北京市将进一步扩大社保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完善待遇调整机制,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
北京市社会保险缴费比例参考表
险种 | 单位缴费比例 | 个人缴费比例 | 缴费基数说明 |
---|---|---|---|
养老保险 | 16% | 8% | 基数上下限:6720元-33891元 |
医疗保险 | 10%(含生育0.8%) | 2%+3元 | 基数上下限同上 |
失业保险 | 8% | 2% | 基数上下限同上 |
工伤保险 | 2%-1.9% | 0% | 按行业风险等级确定,基数同上 |
生育保险 | 8% | 0% | 已并入医疗保险,单位统一缴纳 |
相关问答FAQs
Q1:灵活就业人员如何参加北京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A:灵活就业人员可携带身份证、户口簿(或居住证)到户籍地或居住地社保经办机构,或通过“北京人社”APP在线办理参保,缴费基数可选择月社平工资的60%、80%、100%三档,缴费比例为8%(含生育保险),按月或按年缴纳,缴费次月起享受医保待遇。
Q2:跨省流动就业后,如何办理北京市社保关系转移接续?
A:参保人可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在线提交转移申请,或到转入地(新就业地)社保经办机构办理,申请后,两地社保机构将协同办理转移手续,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资金包括个人账户储存额及部分统筹基金,医疗保险关系转移个人账户划转,办理进度可通过平台查询,一般不超过15个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