猇亭区人力资源市场作为宜昌市猇亭区服务企业用工与促进就业的核心平台,始终以“精准对接、高效服务、保障民生”为宗旨,聚焦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整合多方资源,构建了覆盖就业服务、人才引育、政策咨询、劳动关系协调等全链条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为猇亭区建设现代化工业强区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猇亭区作为宜昌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聚集了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支柱产业,企业用工需求呈现“量大、类杂、时效性强”的特点,同时辖区劳动者也面临“技能提升、岗位匹配、政策知晓”等多重需求,为此,猇亭区人力资源市场立足“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模式,持续优化服务功能,创新服务举措,在就业服务方面,市场定期举办“春风行动”“金秋招聘月”等品牌活动,年均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48场,组织企业320家次参与,提供岗位1.2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1800余人,有效缓解了企业“招工难”与劳动者“就业难”的矛盾,针对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市场还开设“就业援助绿色通道”,提供“一对一”职业指导、技能培训推荐、创业政策解读等个性化服务,2023年累计帮助困难群体就业320人,就业帮扶满意度达98%。
人才引育是猇亭区人力资源市场的核心职能之一,围绕区域产业升级需求,市场联合区内重点企业、职业院校打造“产教融合”平台,推行“订单式”培养模式,与宜昌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设“化工工艺”“智能装备运维”等专业订单班,年培养技能人才200余人,定向输送至区内企业,既解决了企业用工缺口,又提升了劳动者就业稳定性,市场还组织开展“技能提升行动”,年举办电工、焊工、化工总控等职业技能培训12期,培训劳动者800余人次,其中80%通过技能等级认定并获得证书,平均薪资提升15%-20%,为吸引高层次人才,市场设立了“人才服务专窗”,提供人才认定、住房补贴、子女入学等“一站式”服务,2023年协助企业引进硕士以上人才56人,高技能人才120人,为产业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政策咨询与落实是保障市场高效运行的重要支撑,猇亭区人力资源市场整合了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等领域政策,编制《惠企惠民政策清单》,通过线上平台、宣传栏、上门宣讲等方式精准推送,针对企业,市场协助落实社保补贴、稳岗返还、培训补贴等政策,2023年为区内156家企业争取政策资金达860万元,有效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针对劳动者,市场提供社保参保缴费查询、转移接续、待遇申领等服务,年均办理社保业务5000余件,确保政策红利直达企业与群众,市场还建立了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组建专业调解团队,及时化解劳动纠纷,2023年成功调解欠薪、工伤赔偿等纠纷130起,调解成功率95%,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区域和谐稳定。
为提升服务效率,猇亭区人力资源市场积极推进数字化建设,搭建了“智慧就业”线上服务平台,整合岗位发布、简历投递、政策查询、培训报名等功能,企业可在线发布岗位、筛选简历,劳动者可实时查看招聘信息、参与线上面试,平台上线以来,注册企业达200家,注册求职者1.2万人,岗位匹配成功率达35%,较传统招聘模式效率提升50%,市场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时监测企业用工需求与劳动者技能缺口,定期形成《就业形势分析报告》,为政府制定就业政策、企业调整用工策略提供数据支撑。
经过多年发展,猇亭区人力资源市场已成为连接企业与劳动者的“连心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市场将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为猇亭区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刚毕业的大学生想在猇亭区找工作,人力资源市场能提供哪些具体帮助?
解答:猇亭区人力资源市场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一是“职业测评与规划”,通过专业测评工具帮助毕业生了解自身职业倾向,明确就业方向;二是“岗位精准推送”,根据毕业生的专业、学历、技能等条件,在线上平台定向匹配区内优质企业岗位;三是“专场招聘会”,定期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企业开放日”等活动,搭建面对面沟通桥梁;四是“实习与见习对接”,联合企业开发实习岗位,帮助毕业生积累工作经验;五是“创业扶持”,提供创业政策咨询、创业培训、场地支持等服务,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市场还开设“就业指导课堂”,邀请HR、创业导师讲解简历制作、面试技巧、职场适应等内容,助力毕业生顺利就业。
问题2:区内企业想批量招聘技术工人,人力资源市场有哪些定制化服务?
解答:针对企业批量招聘技术工人的需求,猇亭区人力资源市场提供“定制化”招聘服务:一是“校企合作对接”,协助企业与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建立合作,开设“订单班”“冠名班”,定向培养技能人才,实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二是“专场招聘会”,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时间,单独组织或联合举办企业专场招聘会,精准吸引目标求职者;三是“线上+线下联动”,在“智慧就业”平台开设企业招聘专区,同步通过微信公众号、社区公告栏等渠道发布招聘信息,扩大招聘覆盖面;四是“技能培训支持”,联合培训机构为企业员工提供岗前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并协助申请培训补贴,降低企业培训成本;五是“用工余缺调剂”,建立企业用工数据库,当企业临时出现用工缺口时,协调区域内其他企业闲置劳动力进行短期支援,确保企业生产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