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结余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9 分钟
位置: 首页 事业单位 正文

事业单位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反映了单位在特定时期的财务收支成果和资金运营状况,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结余需按照资金来源、用途及管理要求进行分类核算,主要包括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等核心内容,具体构成如下:

事业单位结余包括

财政补助结转结余

财政补助结转结余是指事业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补助资金,在收支相抵后形成的累计余额,按“财政补助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两个科目核算,严格实行专项管理。

财政补助结转

财政补助结转是当年已执行但尚未完成、或因故未实施,需结转下年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财政补助资金,具体包括:

  • 基本支出结转:财政补助收入中用于日常公用经费、人员经费等基本支出的部分,在年末未使用完形成的结转,可结转下年用于相同基本支出用途,如人员工资、办公费等。
  • 项目支出结转:财政补助收入中用于专项工作任务(如科研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等)的资金,在项目尚未完成或未达到支出进度时形成的结转,需按项目明细单独核算,结转下年继续用于原项目。

财政补助结余

财政补助结余是财政补助项目已完成或终止,且剩余资金不再按原用途使用,需按规定上缴或留用单位统筹的余额,某科研课题已结题,剩余财政资金经批准可留单位用于其他科研项目的,需转入“财政补助结余”科目;若需上缴财政,则直接核销。

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

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是指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外的其他收支相抵后的余额,按“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经营结余”等科目核算,体现了单位非财政资金的运营成果。

非财政补助结转

非财政补助结转是事业单位使用非财政专项资金(如事业收入中专项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中专项等)开展专项工作,在项目未完成或未达到支出进度时形成的结转,单位通过横向科研取得的专项经费,年末项目未完结,剩余资金需结转下年继续用于该科研活动。

事业单位结余包括

事业结余

事业结余是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非财政专项资金收支和经营收支以外的各项收支相抵后的余额,反映单位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的净收益,计算公式为:
事业结余=(事业收入-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上级补助收入(非专项)+其他收入(非专项、非经营)-事业支出(非财政、非专项)-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其他支出
单位开展培训活动取得的培训收入(非财政专项),扣除培训相关成本(如场地费、讲师费)后的余额,即为事业结余。

经营结余

经营结余是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收支相抵后的余额,反映单位经营活动的成果,计算公式为:
经营结余=经营收入-经营支出
经营结余通常为正数,若为负数(亏损),可用以前年度经营结余弥补;弥补后仍为负数的,不得转入结余分配,单位下属非独立核算的打印服务部,收入扣除纸张、设备损耗等支出后的净额,即为经营结余。

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事业结余与经营结余(若为正)需按规定进行分配,主要包括:

  • 提取专用基金(如职工福利基金、修购基金);
  • 缴纳企业所得税(若有经营结余且需纳税);
  • 剩余部分转入“事业基金”科目,用于弥补以后年度收支差额。

结余构成分类表

为更清晰展示事业单位结余的具体构成,可按资金性质及用途分类如下:

类别 子类别 核算科目
财政补助结转结余 财政补助结转 基本支出结转、项目支出结转(未完成项目) 财政补助结转
财政补助结余 已完成项目剩余资金(需上缴或留用统筹) 财补助结余
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 非财政补助结转 非财政专项资金收支相抵后结转(未完成项目) 非财政补助结转
事业结余 非财政、非专项收支相抵后余额(专业活动净收益) 事业结余
经营结余 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收支相抵后余额 经营结余
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事业结余、经营结余的分配(提取专用基金、转入事业基金等) 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

结余管理的意义

事业单位结余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资金使用效益和单位可持续发展,通过分类核算结余,可确保财政资金专款专用,避免挤占挪用;合理分配非财政补助结余,既能保障职工权益(如提取福利基金),又能为单位长远发展积累资金(如转入事业基金),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预算管理目标。

事业单位结余包括

相关问答FAQs

Q1:事业单位结余与结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A:结转与结余均指收支相抵后的余额,但核心区别在于“用途是否延续”:结转是当年未完成或未使用完的资金,需按原用途结转下年继续使用(如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转),属于“未完成资金的结存”;结余是已完成或终止项目后的剩余资金,不再按原用途使用,需按规定分配或上缴(如财政补助结余、事业结余、经营结余),属于“已完成资金的成果”。“结转是‘继续用’,结余是‘怎么分’”。

Q2:事业单位经营结余为负数时如何处理?
A:经营结余为负数即经营亏损,处理流程分为两步:用以前年度经营结余(若有)进行弥补,弥补后若仍有亏损,不得再转入结余分配;亏损额需在“经营结余”科目借方反映,待未来年度经营收益弥补后,方可出现贷方余额(即盈利),某单位2023年经营结余为-10万元,2022年经营结余为5万元,则用2022年结余弥补后,2023年实际亏损5万元,不得参与2023年结余分配。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临邑教师招聘信息网有哪些最新实时教师岗位的招聘信息?
« 上一篇 09-20
中山事业单位工资多少?水平、构成及调整趋势如何?
下一篇 » 09-20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作者信息

热门文章

1
系统获取,无需修改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