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中和教育作为区域内颇具影响力的综合性教育服务机构,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以人才为核心驱动教育质量”的理念,将人力资源管理置于战略高度,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人力资源实践,构建了一支高素质、有活力的教育团队,为K12学科辅导、职业能力培训、教育咨询等多业务板块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其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围绕“选、育、用、留”四大核心环节展开,结合教育行业特性与机构发展需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发展模式。
在人才招聘与配置环节,江宁中和教育注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拔标准,针对教师、教研人员、管理支持等不同岗位,构建了差异化的招聘渠道与评估体系,对于核心教学岗位,机构不仅要求应聘者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相应学科的教学资格,更通过“试讲+案例分析+心理测评”多维度考察其教学能力、沟通技巧与教育情怀,近年来,为应对教育行业人才竞争加剧的趋势,机构主动拓展校企合作渠道,与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等高校建立实习基地,通过“理论授课+岗位实践”的定向培养模式,提前锁定优质应届毕业生,为团队注入新鲜血液,内部推荐机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鼓励老员工推荐符合岗位需求的候选人,经录用后给予推荐奖励,有效降低了招聘成本并提升了人岗匹配度,截至2023年,江宁中和教育全职员工达180人,其中教学教研人员占比65%,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92%,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占比25%,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高学历人才为优势的团队。
为促进员工持续成长,江宁中和教育构建了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覆盖新员工入职培训、专业技能提升、管理能力进阶等多个维度,新员工入职后需参加为期1周的集中培训,内容包括企业文化、教学规范、安全管理制度、服务标准等,并通过“师徒制”安排资深教师进行为期3个月的岗位带教,帮助新人快速适应教学环境,针对在职教师,机构建立了“季度技能培训+年度教研峰会”的常态化机制,邀请教育专家、学科带头人围绕新课标解读、教学方法创新、学情分析等主题开展专题讲座,同时组织教师参与跨区域教学观摩、教学竞赛等活动,提升实战能力,对于管理岗位人员,机构则通过“领导力沙盘模拟”“项目管理工作坊”等形式,培养其团队协调、资源整合与战略执行能力,机构还鼓励员工参与外部专业认证与学历提升,对考取教师资格证、心理咨询师证等职业资格证书或攻读在职研究生的员工,给予学费补贴与时间支持,2022年全年培训投入占人力成本总额的8%,员工培训覆盖率达100%。
绩效管理是江宁中和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抓手,其考核体系兼顾“结果导向”与“过程评价”,将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教研成果、团队协作等指标纳入考核范围,并实行“季度考核+年度总评”的双重评估机制,教学岗位的绩效考核中,学生成绩提升率(占比40%)、续课率(占比30%)、学生匿名评价(占比20%)构成核心指标,剩余10%为教研任务完成情况(如参与课程开发、编写教学资料等),对于非教学岗位,则采用KPI(关键绩效指标)与OKR(目标与关键成果法)结合的方式,明确岗位职责与阶段性目标,考核结果与薪酬调整、晋升发展直接挂钩,年度考核排名前10%的员工可获得“优秀员工”称号及绩效奖金翻倍奖励,连续两年优秀者优先纳入管理人才储备;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员工,由人力资源部协同部门负责人制定绩效改进计划,经培训后仍不达标者予以调岗或解除劳动合同,这种“能者上、庸者下”的激励机制,有效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力。
薪酬福利方面,江宁中和教育在区域教育行业内保持较强竞争力,实行“岗位工资+绩效奖金+福利补贴”的多元薪酬结构,岗位工资根据岗位价值、个人能力与市场水平确定,共设置12个薪级,每年根据考核结果进行1-2次薪级调整;绩效奖金则与个人及团队业绩紧密挂钩,上不封顶,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福利体系涵盖基础保障与特色关怀:基础保障包括五险一金、带薪年假、法定节假日、年度体检等;特色关怀则包括节日福利(如春节、教师节发放礼品或补贴)、生日福利、高温补贴、交通补贴、餐补,以及为教师子女提供免费学科辅导服务,机构定期组织团建活动、户外拓展、年度旅游等,增强团队凝聚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在员工关系管理上,江宁中和教育注重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通过建立员工沟通机制(如每月员工座谈会、匿名意见箱)、完善劳动合同管理、规范劳动用工流程,保障员工合法权益,机构还设立了“员工关爱基金”,对遭遇重大疾病或家庭困难的员工提供经济援助,2023年累计帮助3名员工解决了实际困难,为提升员工职业幸福感,机构推行“弹性工作制”,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允许教师根据课程安排灵活调整工作时间,兼顾工作与生活平衡,这些举措有效降低了员工流失率,2022年员工流失率仅为12%,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以下是江宁中和教育人力资源结构及培训体系概览:
江宁中和教育2023年人力资源结构表 | 岗位类型 | 人数(人) | 占比(%) | 学历分布(本科及以上) | 职称结构(中高级) | |----------------|------------|-----------|------------------------|--------------------| | 教学教研人员 | 117 | 65 | 95% | 60% | | 管理支持人员 | 36 | 20 | 88% | 30% | | 市场运营人员 | 18 | 10 | 83% | 10% | | 其他(后勤等) | 9 | 5 | 67% | 0% |
江宁中和教育员工培训体系表 | 培训层级 | 培训内容 | 培训形式 | 培训周期 | 考核方式 | |------------------|------------------------------|------------------------|------------|------------------------| | 新员工入职培训 | 企业文化、教学规范、安全制度 | 线下集中+线上学习 | 1周 | 笔试+实操考核 | | 专业技能提升培训 | 学科前沿知识、教学方法创新 | 工作坊、名师讲座、外出交流 | 季度/年度 | 教学成果展示+学生评价 | | 管理能力进阶培训 | 领导力、团队管理、项目管理 | 案例分析、沙盘模拟 | 半年 | 方案设计+述职报告 | | 专项技能培训 | 教育技术应用、心理咨询等 | 线上课程+认证考试 | 按需开展 | 证书获取+技能应用评估 |
尽管江宁中和教育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行业共性的挑战:一是优质教育人才竞争加剧,尤其是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成为区域内多家机构争抢的对象;二是年轻教师培养周期长,需投入大量资源方能独立承担教学任务,对此,机构计划未来进一步优化薪酬激励体系,增设“核心人才专项津贴”,同时深化与高校的合作,扩大“订单式”培养规模,构建人才储备池,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相关问答FAQs
Q1:江宁中和教育在吸引和留住优秀教育人才方面,除了薪酬外还有哪些独特优势?
A:除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外,江宁中和教育在人才吸引与保留上具备多重独特优势:一是完善的职业发展双通道(管理序列与专业技术序列并行),教师可根据自身特长选择教学专家或管理路线晋升;二是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支持,与高校共建实习基地,提供“理论+实践”的成长平台,缩短新人成长周期;三是丰富的培训资源,包括外部专家讲座、跨区域教学交流、学历提升补贴等,助力员工持续提升专业能力;四是人性化的工作环境,如弹性工作制、教师子女免费辅导、员工关爱基金等,兼顾工作与生活平衡,增强员工归属感。
Q2:江宁中和教育如何评估教师的教学绩效,评估结果如何应用于教师发展?
A:江宁中和教育采用多维度、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的绩效评估体系:教学效果(学生成绩提升率、课堂互动质量,占比40%)、学生反馈(匿名问卷调查满意度,占比30%)、教研成果(参与课题研究、课程开发、论文发表等,占比20%)、同行评价(教研组互评与教学常规检查,占比10%),评估结果应用于多个方面:一是薪酬调整,绩效奖金与考核结果直接挂钩,优秀者可获得额外奖励;二是晋升发展,年度考核优秀者优先晋升职称或进入管理人才储备;三是培训规划,针对考核中发现的短板(如学情分析能力不足),制定个性化培训方案;四是岗位优化,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者调岗或解除劳动合同,确保团队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