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港区作为泰州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是长江经济带节点城市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区域,近年来,高港区以“产业强区、民生优先”为发展战略,人力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与社会民生、公共服务、社区治理等领域深度融合,共同构成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
从人力资源现状来看,高港区常住人口约30万人,其中劳动力人口占比超60%,人口结构呈现“青壮年为主、老龄化加速”的特点,近年来,随着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等产业集群的崛起,区域就业需求持续增长,2023年城镇新增就业达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高港区实施“人才兴区”战略,出台“高港人才新政20条”,涵盖生活补贴、创业扶持、子女教育等全方位保障,2023年引进高层次人才320人,技能人才培训覆盖率达85%,人才总量占常住人口比例提升至15%。
从社会发展维度看,高港区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5%,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每月810元,建成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3个、助餐点45个,构建了“15分钟养老服务圈”,公共服务领域,新增义务教育学校5所、三级医院1家,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2%,公共文化设施实现村(社区)全覆盖,“书香高港”“全民健身”等品牌活动年均开展超200场,群众满意度连续三年位列泰州市前列,社区治理方面,创新“网格+网络”双网融合模式,划分网格128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500余人,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建成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8个,基层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高港区人力资源与社会发展仍面临挑战:一是人口老龄化率已达18%,劳动力供给压力加大;二是产业升级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缺口约2000人,人才培养与产业匹配度需进一步提升;三是城乡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仍不均衡,农村地区教育、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对此,高港区正通过三方面举措应对:实施“银龄人才”计划,鼓励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社区服务和企业技术指导;深化产教融合,与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等院校共建实训基地,年培养技能人才5000人;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2024年计划投入3亿元用于农村学校标准化改造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更新。
为更直观展示高港区人力资源与社会发展情况,特整理关键数据如下:
2023年高港区人力资源关键数据表
| 指标名称 | 数据 | 同比变化 |
|-------------------------|------------|----------|
| 常住人口 | 30万人 | +0.8% |
| 劳动力人口占比 | 60% | +0.5% |
| 城镇新增就业 | 1.2万人 | +8% |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2.5% | -0.3% |
| 人才总量占比 | 15% | +1.2% |
高港区重点人才引进政策一览表
| 政策类型 | 具体内容 |
|----------------|--------------------------------------------------------------------------|
| 生活补贴 | 博士安家费30万元,硕士8万元,本科生3万元,分三年发放 |
| 创业扶持 | 创业项目最高可获500万元贷款贴息,入驻创业孵化器免收3年场地租金 |
| 子女教育 | 高层次人才子女优先入读公办学校,可择校至优质学校 |
| 住房保障 | 提供人才公寓免住3年,或发放每月2000-4000元租房补贴 |
相关问答FAQs
Q1:高港区如何应对老龄化社会对人力资源的影响?
A1:高港区通过“三措并举”应对老龄化挑战:一是开发“银龄人才库”,鼓励退休教师、医生、工程师等专业人才参与社区服务、企业技术指导和青少年教育,目前已吸纳银龄人才500余人;二是推动“老有所为”与“老有所养”结合,在养老服务中心开设“时间银行”,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可兑换养老服务,实现互助养老;三是延迟退休与弹性退休相结合,对技术岗位高级人才可申请延长工作年限,同时开发适合老年人的轻体力岗位,如社区网格员、文化宣传员等,2023年帮助1200名老年人实现再就业。
Q2:高港区在吸引和留住青年人才方面有哪些特色举措?
A2:高港区聚焦“引才、育才、留才”全链条,推出三大特色举措:一是打造“青年人才驿站”,为来高港求职的应届毕业生提供3个月免费住宿,并配套就业指导、政策解读等服务,2023年服务青年人才超2000人次;二是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新建青年人才社区5个,配套健身房、共享书屋、创业咖啡等设施,举办青年联谊、音乐节、运动赛事等活动,增强青年归属感;三是实施“产业+人才”融合计划,重点企业为青年人才提供“住房+股权+项目”复合激励,例如新能源企业核心技术骨干可享受公司股权激励,并优先认购人才公寓,2023年青年人才留存率达82%,较上年提升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