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人力资源市场作为牡丹江市重要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始终秉持“服务就业、服务人才、服务发展”的宗旨,致力于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搭建高效、便捷、精准的人力资源对接桥梁,市场隶属于牡丹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位于市区核心地段,总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内设招聘大厅、面试区、职业指导室、培训教室、档案托管中心等功能区域,是集就业创业服务、招聘对接、人才引进、政策咨询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服务枢纽。
在就业服务方面,市场聚焦不同群体需求提供精准帮扶,针对高校毕业生,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等活动,通过简历诊断、模拟面试、职业规划讲座等服务,提升其就业竞争力;面向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实施“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专项计划,提供“一对一”岗位推荐、技能培训补贴申领指导,累计帮助1.2万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帮助3000余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稳定就业,市场还设立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者提供场地支持、创业培训、融资对接等服务,孵化创业实体120余个,带动就业500余人。
招聘服务板块搭建线上线下双向平台,线上依托“牡丹江就业服务网”微信公众号、“智慧就业”小程序等载体,实时发布企业招聘信息、求职者简历,实现岗位智能匹配、在线投递简历、视频面试等功能,年发布岗位信息5万余条,浏览量超100万人次;线下定期举办综合性招聘会、行业专场招聘会(如制造业、服务业、对俄贸易专场等)及校园招聘会,年均举办招聘会120余场,吸引企业2000余家次参与,提供岗位3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1.5万人次,针对重点企业用工需求,市场还提供“定制化”招聘服务,组织“企业进校园”“定向输送”等活动,有效缓解企业“招工难”问题。
人才引进与职业培训服务助力区域发展,围绕牡丹江重点产业(如绿色食品加工、对俄经贸、旅游康养等)需求,市场出台《牡丹江市人才引进优惠政策》,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安家补贴、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支持,近三年引进硕士以上人才230人,技能人才5600余人,职业培训方面,联合市内10余家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开展订单式培训,开设电工、焊工、电子商务、直播带货、俄语会话等课程,年培训超3500人次,培训后就业率达88%以上,市场还推行“技能等级认定”服务,帮助劳动者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提升职业竞争力。
政策咨询与档案管理服务保障权益,设立政策咨询窗口,配备专业工作人员,提供社保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就业见习等政策解读,年均接待咨询2万余人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实现“线上申请+线下流转”,档案托管量达1.2万份,提供档案转递、职称评审、政审考察等服务,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市场持续优化服务模式,结合牡丹江对俄区位优势,设立“对俄人才服务专区”,提供俄语人才招聘、跨境劳务合作咨询等服务,助力对俄经贸合作;推出“乡镇就业服务直通车”,深入乡镇开展招聘和政策宣讲,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通过大数据分析就业形势,定期发布《牡丹江就业景气指数报告》,为政府决策和企业用工提供参考。
近三年服务成效显著,通过以下数据可见一斑:
年份 | 招聘会场次(场) | 服务企业数(家次) | 服务求职者数(万人次) | 成功就业人数(人) | 培训人次(人) |
---|---|---|---|---|---|
2021 | 108 | 1850 | 2 | 8600 | 2800 |
2022 | 115 | 1920 | 8 | 9200 | 3100 |
2023 | 128 | 2100 | 5 | 10500 | 3400 |
牡丹江人力资源市场将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智慧就业平台功能;拓展东北亚区域人才合作,打造跨境人力资源服务品牌;强化与重点产业园区联动,提供“全链条”人才服务,为牡丹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人力资源动能。
FAQs
-
牡丹江人力资源市场的服务是否免费?
答:市场提供的公共就业服务(如岗位推荐、职业指导、政策咨询、招聘信息发布、就业登记等)均免费,企业参与公益性招聘会免收展位费;职业培训根据课程类型和合作机构收取合理费用,但政府补贴类培训(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训)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全额补贴。 -
外地户籍人员如何在牡丹江人力资源市场办理就业登记?
答:外地户籍人员可携带本人身份证、户口本(或居住证)、学历证明等材料,到市场服务窗口现场办理,或通过“牡丹江就业服务网”在线注册,填写个人信息、就业意向等提交审核,审核通过后,即可完成就业登记,享受与本地户籍人员同等的就业服务(如岗位推荐、技能培训补贴申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