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果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下辖的县级市,是中国重要的铝工业基地,素有“中国铝都”之称,近年来,随着产业升级和新型城镇化推进,平果人力资源管理在支撑地方经济发展、优化劳动力配置、提升人才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当前,平果人力资源管理以铝产业为核心,覆盖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多领域,形成“政策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管理体系,但也面临人才结构失衡、技能培训滞后、数字化水平不足等挑战,需通过系统性优化实现人力资源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平果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平果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可从劳动力资源、产业需求、政策环境三个维度展开。
(一)劳动力资源规模与结构
截至2023年,平果常住人口约52万人,其中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占比约65%,总量约34万人,劳动力资源呈现“数量充足但结构不优”的特点:从年龄结构看,以青壮年为主,但35岁以下劳动力占比不足40%,老龄化趋势初显;从技能结构看,普通劳动力占比超60%,但高技能人才(如高级技工、工程师)占比不足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从学历结构看,初中及以下学历劳动力占比约55%,高中/中专学历占比30%,大专及以上学历仅占15%,高学历人才储备薄弱。
(二)产业需求特征
平果经济以铝产业为支柱,铝土矿开采、氧化铝、电解铝、铝精深加工等产业链完整,2022年铝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5%以上,产业需求呈现“传统岗位过剩与技术岗位短缺并存”的矛盾:铝矿开采、初级冶炼等劳动密集型岗位劳动力供给充足,甚至出现“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铝精深加工、新材料研发、智能制造等技术型岗位缺口较大,尤其是高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严重依赖外部引进,随着服务业占比提升(2022年达38%),物流、电商、文旅等领域对复合型人才需求增长,但本地人才培养滞后难以满足需求。
(三)政策环境与基础建设
在政策层面,平果市依托广西“人才强桂”战略,出台《平果市人才引进培养实施办法》,对高层次人才给予安家补贴、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优惠,同时实施“农民工技能提升计划”“铝产业人才专项培养”等项目,在基础建设方面,全市建有职业技能培训机构12家,年培训能力超1万人次;与百色职业学院、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定向培养铝产业技能人才;人力资源服务市场逐步完善,线上线下招聘平台同步发力,2022年累计举办招聘会46场,达成就业意向1.2万人次。
平果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尽管平果人力资源管理取得一定成效,但对照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需求,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
铝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正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亟需新材料研发、智能制造、绿色低碳等领域技术人才,但本地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匮乏,高端人才主要依赖外部引进,而住房、子女教育等配套不足导致人才留存率低(2022年引进人才留存率仅65%),传统产业劳动力技能单一,难以适应自动化、智能化生产需求,结构性失业风险上升。
(二)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脱节
本地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滞后于产业发展,仍以传统专业(如机械、电子)为主,铝精深加工、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专业稀缺;“双师型”教师占比不足30%,实训设备陈旧,导致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企业参与职业培训积极性不高,认为“培训成本高、收益低”,导致技能培训覆盖面窄(2022年企业员工参训率仅35%)。
(三)人力资源数字化水平滞后
中小企业占平果企业总数的90%以上,但80%的中小企业仍依赖传统人事管理模式,招聘、考勤、绩效管理等工作效率低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信息化程度低,缺乏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信息平台,导致“岗位信息不对称”“人才匹配精准度低”,政府、企业、培训机构间数据未实现互联互通,难以动态监测劳动力供需变化。
(四)区域竞争加剧与人才外流
随着南宁、柳州等周边城市人才政策加码(如安家补贴最高达100万元),平果在薪酬待遇、发展平台等方面吸引力不足,本地培养的优秀人才(如百色学院、广西工程职业学院的毕业生)外流率超40%,县域经济活力不足,服务业高端岗位稀缺,难以吸引和留住复合型人才。
平果人力资源管理优化策略
针对上述挑战,平果需从“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四个维度出发,构建适配产业需求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一)构建产业导向的人才引进体系
聚焦铝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制定“重点产业人才目录”,对铝精深加工、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人才给予“一人一策”支持(如最高50万元安家补贴、100万元科研启动资金);推行“柔性引才”机制,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合作、项目顾问等方式引进外地专家,实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合作,共建“飞地人才工作站”,吸引大湾区技术人才到平果兼职或创业。
(二)完善技能培训与终身教育体系
推动“校企命运共同体”建设,引导职业院校增设铝产业相关专业(如铝材料加工、工业机器人),企业参与课程设计和实训基地建设,定向培养“订单式”技能人才;实施“技能提升行动”,政府给予企业培训补贴(每人最高3000元),支持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建立“终身学习”平台,整合职业院校、培训机构、企业资源,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技能培训,重点提升劳动力数字技能和绿色技能。
(三)推动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
建设“平果市人力资源大数据平台”,整合政府、企业、培训机构数据,实现劳动力供需动态监测、岗位智能匹配、政策精准推送;推广“HR SaaS系统”,支持中小企业低成本实现招聘、考勤、绩效管理数字化;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展“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开发智能招聘、人才测评等工具,提升人才匹配效率。
(四)优化激励机制与职业发展通道
完善“技能人才与薪酬挂钩”机制,推行“技能等级与岗位待遇匹配”制度,高级技师可享受企业中层管理待遇;设立“创新人才奖励基金”,对在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最高20万元奖励;构建“管理+技术”双通道晋升体系,为员工提供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增强人才归属感。
(五)强化区域协同与政策保障
融入广西“一区两地一园”建设,加强与南宁、柳州等城市人才资源共享,建立跨区域人才流动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企业落地平果,通过产业集聚带动人才集聚;完善住房、医疗、教育等配套服务,建设“人才公寓”(2025年前计划建成5000套),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平果人力资源管理优化关键举措一览表
领域 | 具体措施 | 预期效果 |
---|---|---|
人才引进 | 制定铝产业专项人才计划,给予安家补贴、科研经费 | 3年内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200人,人才留存率提升至80% |
技能培训 | 建设铝产业实训中心,联合职业院校开展“订单班” | 年培训技能人才5000人,企业技能人才占比提升15% |
数字化转型 | 推广HR SaaS系统,建设人力资源大数据平台 | 中小企业数字化管理覆盖率提升至60%,人才匹配效率提升30% |
激励机制 | 推行技能等级与薪酬挂钩,设立创新人才奖励基金 | 技术人才流失率下降20%,员工满意度提升至85% |
配套服务 | 建设5000套人才公寓,完善子女教育、医疗保障 | 人才“引得进、留得住”问题得到缓解,城市吸引力显著增强 |
相关问答FAQs
Q1:平果作为铝工业城市,如何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
A:平果可通过“三位一体”策略破解高技能人才短缺:一是“定向培养”,联合职业院校开设铝精深加工、智能制造等专业,企业参与课程设计,实行“订单式”培养,年输送技能人才2000人以上;二是“外部引进”,针对铝产业高端技术岗位,给予最高50万元安家补贴和科研经费,同时通过“柔性引才”机制吸引大湾区专家兼职;三是“在职提升”,政府对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给予补贴(每人3000元),支持员工考取高级技工、技师等职业资格证书,3年内实现企业技能人才占比提升至25%。
Q2: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中面临哪些困难?如何应对?
A: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主要面临三方面困难:一是资金不足,数字化系统采购成本高;二是技术缺乏,缺乏专业IT人员;三是观念滞后,管理者对数字化重视不够,应对措施包括:政府搭建“HR数字化服务平台”,提供低成本SaaS系统(年费不超过3000元);联合科技企业开发“轻量化”数字工具,如智能招聘小程序、线上考勤系统;开展“数字化管理培训”,帮助管理者认识数字化价值,并提供应用指导,通过以上措施,力争3年内中小企业数字化管理覆盖率达60%以上。